30至40岁的人士如无故有心脏杂音或其他症状,便应尽快求诊。
前言:健康的成年人不会有心脏杂音,如有此症状,应接受超声波检查,了解是否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
在芸芸心脏病之中,最为常见的必然是冠心病,成因乃由血管堵塞所致。其实心脏病可因感染而起,除了现时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原来不少成人或中年人于儿时受其他感染而不自知,长大后才出现风湿性心脏病。
香港心脏科专科医生张玲玲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多数于5至15岁时受过感染,例如是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例如发烧及喉咙痛等,约二至四星期后才影响免疫系统,出现全身性炎症。每个患者受影响的位置皆不同,有人皮肤出现移动性斑疹或皮下结节,亦有人中枢神经受损,导致不由自主的手脚抽搐。病菌可能会渐渐侵入心脏,形成风湿性心脏病,于10至20年后发作。此病可引致各种心脏疾病,所以30至40岁的人士如无故有心脏杂音或其他症状,便应尽快求诊。
抗生素可治疗
张玲玲表示,本地鲜有新增感染个案,典型病例已不常见;目前的患者皆是以前曾受感染,昔日卫生条件未如理想,而且对此病认知不足,患者即使受到感染,影响心脏也不知道。直到成年病发,估计早于儿童或少年时代受感染。另外,以前抗生素未普及,所以难以帮助患者;今时今日,若怀疑患者曾感染病菌,可以抹片种菌或抽血了解有否抗体,再以抗生素可治疗。
心脏提早老化
如不幸受到感染并缺乏治疗,由于心脏或心瓣受损,患者日后很大可能出现心瓣膜发炎,令二尖瓣变厚、动脉钙化或堵塞,形成血管堵塞或血液倒流,导致心脏提早老化,于壮年出现心房颤动,增加中风危机;此外亦可能发生心包发炎、心肌炎或急性血管炎等心血管疾病。张玲玲解释,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因此若然40岁以下人士有心脏杂音,甚至感到气促或心悸,医生便会特别留意是否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有患者直到心脏衰竭才知道有风湿性心脏病,因此如能及早发现早期症状,便可透过心电图了解心室有否放大,或是否有心房颤动,决定是否进一步作超声波检查。
更换人工心瓣
张玲玲指出,患者确诊后须接受密切监察,如果病情轻微,可隔3至5年才作超声波检查;若心脏或心瓣有中度程度受损,便要每年检查;至于病情严重者,更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假如心瓣已有病变,传统治疗方法是更换机械心瓣,术后患者须长期服用薄血丸;不宜使用薄血丸的患者,例如孕妇,则可选择动物性心瓣。现时更换人工心瓣手术已有微创方式,可缩短复原时间。至于有心律不正的患者,也要服用薄血丸来预防中风。
温馨提示:以上所提供的资讯仅作为教育及参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医疗问题,应向医生查询。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