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重磅:国务院2020年下半年26项重点医改工作任务公布

2020
07/23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秦永方

2020年0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0〕25号)(以下简称《通知》)公布,6大方面26项重点医改工作任务下发。

医改第一大重要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通知》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明确提出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5大重点任务。

其中,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特别强调,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增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

医改第二大重要方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通知》指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明确要求“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加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防治力度”4大重点任务。

其中,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求制定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指导性文件。重点关注《通知》明确提出“推动妇幼保健机构机制创新试点扩面。”妇幼保健机构改革走向更加令人关注。

医改第三大重要方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通知》明确,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明确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的支持力度”4大重点任务。

其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需要关注“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全面推动,绩效考核指标要扩量,明确提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教育纳入考核范围;”更加重磅注意的是,“推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公开,”犹如一磅炸弹,让医院猝不及防,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信息公开透明已经势不可挡。

医改第四大重要方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通知》提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指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4大重点任务。

其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令人瞩目,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和按病种付费,在30个DRG试点城市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为主,在非试点地区推行病种付费(DIP)大趋势。

医改第五大重要方面: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通知》强调,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明确要求“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4大重点任务。

其中,重点关注,第7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和冲击,医院现金流紧张状况更加明显,30天账期对医院来说“雪上加霜”。对于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作为采购方,在耗材、器械、药品的采购流程上天然属于强势主体,采购程序上先供货再付款,医院回款慢已经成为了常态,医院通过压药企和药商的货款,实现医院的发展,成了医疗生态的潜规则,鼓励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药品货款,必将对医院现金将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医改第六大重要方面: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

《通知》要求,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包括“继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建立与区域医疗中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和督察机制;”5大重点任务。

其中,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加让业绩关注,《通知》提出“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0〕12号)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总体不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有必要通过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通知》指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推动落实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政策。2020年7月7日,《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0〕9号)强调,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通知》强调,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完善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促进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的重塑。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明确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国家十三部委《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发改高技〔2020〕1157号)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步入快速路。2020年4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不断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准入和执业管理,加强监管。2020年5月8日,《关于做好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02号)强调,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含远程医疗)是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重要举措。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患者为了防范感染,就医习惯发生改变,互联网医疗“异军突起”,互联网医疗势不可挡,互联网医疗主要是第三方为医患搭建的平台,强调的是“医生与患者”主体地位。对于产业链的各方参与者影响不同,收益最大者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流量可以获得收益;部分医生通过互联网问诊咨询增加了额外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不需要缴纳个税;药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扩大了药品销售渠道,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到患者,可以实现推送配送等服务;损失最大者可能是医院,互联网医疗改变了患者就医习惯,起到了分流患者的作用,减少医院的门诊收入; 医院只有“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借助第三方平台可以减少互联网医疗投入,“借船出海”的同时,还需要“造船出海”,最好的是医院自己打造互联网医疗平台,把关键的患者资源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借助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服务,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卫生,国务院,医改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