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检测手段有哪些?

2020
07/20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本文转自足踝医家

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流行病”,很多人在早期根本没有症状,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呢?

01、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

1、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C),血浆碱性磷酸酶(AL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SAP),I型前胶原C端肽(PICP),I型前胶原N端肽(PINP)等。

2、骨吸收指标:血浆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PACP),I型胶原C端肽(S-CTX),尿I型胶原N端肽,尿I型胶原C端肽,尿吡啶啉等。

3、常规生化指标:血清钙,血清磷,25(OH)维生素D3,1,25(OH)2维生素D3,血尿常规,肝肾功能,PTH等

02、常用的检测手段

 1、X线摄片法:四肢及/或脊柱正侧位,对低骨量或早期骨质疏松不敏感。主要用于诊断骨折。进一步可做CT 或 MRI。使用历史最早,其测验结果不能量化。

2、单光子测定仪:费用低、方便、辐射量小而安全。但因不能测躯干骨以及不能区别皮质骨、松质骨、软组织等而受限制,已逐渐被取代

3、定量超声法:低廉、方便、又无放射性损伤。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骨状态普查工作。不仅能检测骨密度,还能了解骨的质量即可反应骨的微结构及弹性。但目前只用于跟骨、胫骨和指骨,不能进行全身骨骼的检测(现在在各家公立医院的社康中心都有配置了)

4、定量CT(QCT):可多部位分别测骨小梁和皮质骨密度,主要用于脊柱。目前在深圳装备和应用不广泛。

5、双能X线(DXA):是目前最理想的测定法,国内外通用,敏感可靠,准确测量BMD,早期发现低骨量、骨质疏松。(宝安区人民医院在2017年配置了最先进的机型)

03、骨密度值(BMD)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正常:T-score > -1;

骨量减少:T值在- 1~ -2.5 之间;

骨质疏松:T值≥ -2.5,合并骨折者为严重骨质疏松。

BMD测定具有预报骨折风险的价值,BMD每低一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增加2.5倍。

04、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99161595230371495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骨质疏松,手段,检测,骨密度,胶原,指标,BMD,C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