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个国家陆续采取了复工、复产等解禁措施,然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了反弹的趋势,其输出的病例对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压力,威胁已取得的防控成效。 近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球人口与健康(WorldPop)研究团队,针对各国应如何采取协同的方式实施解禁策略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结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于7月17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文章题目为“Assessing the impact ofcoordinated COVID-19 exit strategies across Europe”。赖圣杰、Nick Ruktanonchai、Jessica Floyd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基于匿名的手机定位大数据,分析和阐明了在采取大规模的旅行限制和社交疏远措施前后,欧洲人群出行模式的变化和联结性。 研究发现,欧洲不同地区人群出行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并且3月中下旬以来欧洲人群出行和接触频率显著下降(图1和图2)。
图1.2020年1月28日至2月18日欧洲人员流动模式和联结性。 (左)人群流动相对概率; (右)20个欧洲国家之间的人员流向。
图2. 新冠疫情期间欧洲不同区域之间人员流动性下降程度。(左)与2020年1-2月相比,3月21-28日人员流动的下降比例。(右)每周平均变化情况。 通过构建基于旅行网络的新冠肺炎时空传播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在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和解禁策略下,2020年4月4日之后6个月欧洲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发展趋势,并评估了同步/非同步的防控和解禁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下一波新冠疫情的影响。假如所有欧洲国家均同步采取干预措施,而若其中某一国家提早放开人员流动,通过跨区域人口流动的病毒传播,可导致欧洲的下一波疫情显著提前(图3)。例如,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人员来往较为密切,与其他国家相比,若法国提早解禁则可能导致整个欧洲的第二波疫情提前35天。此外,研究还模拟了不同时间长度、次数和协同/非协同的干预和解禁措施下,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图4)。
研究发现,各国协同的干预和解禁策略在6个月内阻断欧洲新冠肺炎传播的可能性更高(90%);而不协同的防控和解禁措施控制住社区传播的可能性仅有5%。
图3. 各国(除某一个国家外)均采取相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和解禁策略下模拟的疫情流行曲线。(左)实施不同时间长度的干预措施下疫情模拟。(右)在采取4周的措施下,若某个国家提前解禁,分别可能提早使欧洲出现下一波疫情 的天数。
图4.在采取同步或非同步的防控和 解禁措施下,欧洲新冠疫情可能发展趋势。 该文章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国际社会团结协助、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的重要性。 此前,该团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的研究,于5月4日以Effe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to contain COVID-19 in China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赖圣杰、Nick Ruktanonchai、Andrew Tatem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表明,中国采取的积极有力、统一协作的非药物综合干预策略,取得显著的防控效果,有效地阻断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为全球新冠病毒的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以上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应积极协作、及时调整新冠防控和解禁策略,避免或延缓第二波疫情,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全球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具体可见 Nature最新: 中国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文章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16/science.abc509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93-x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