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次低血糖的危害,足以抵过几十年血糖管理的获益
案例分享:
今天,诊室里来了一位郊县过来的六十多岁的大娘,她几天前因低血糖昏迷,紧急送到市里脑系专科医院抢救,因送的比较及时,经治疗恢复了。
回老家之前,过来调整一下血压、血糖,我看了一下她的就诊记录,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血糖为2.4mmol/l,在昏迷之前,一直吃的是村里医生开的两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缓释片。
这两种药物里都有磺脲类降糖药,又叠加在一起,发生严重低血糖就不意外了。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者都比较了解,也非常重视。然而,对于低血糖的危害性大家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轻度低血糖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和选择降糖药物时,是否存在低血糖风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一个糖尿病患者,即便是长期维持血糖达标,但一次严重低血糖发作,足以让过去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
1
1级:
血糖水平<3.9mmol/L,但≥3.0 mmol/L;
2级:
血糖水平<3.0mmol/L;
3级:
与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低血糖症,需要他人援助。
2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神经缺糖症状
(1)意识改变:表现为烦躁或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少数患者可有怪诞行为等。
(2)行为异常:表现为手舞足蹈、共济失调、面部表情怪异、胡言乱语、性格改变、幻听幻视、失语、梦游。
(3)震颤:肌肉不自主的震颤,主要表现为手足震颤。
(4)癫痫发作:表现为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抽搐、发生癫痫或癫痫样发作,多为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这是由于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引起脑皮质功能障碍,导致皮质兴奋性异常增高所致。
(5)突发的偏瘫:低血糖偏瘫是一种暂时性偏瘫,可表现为偏瘫(同一侧肢体瘫痪,以右侧肢体无力及活动障碍常见)、轻瘫(非完全瘫痪)、失语及单瘫(单个肢体瘫痪),常伴失语和意识障碍,经过补糖对症处理后往往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与脑动脉硬化、低血糖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和神经损害等有关。
3
1.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的低血糖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尤其应小心。
2.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老年人智力下降,加速痴呆进程。
3.老年人多数都有神经反应比较迟钝或存在神经病变的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无感知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夜间,则更为危险,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
4
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1.一般低血糖症状的患者需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患者发作时可以喝些糖水或是果汁缓解症状。
2.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3. 出现低血糖发作之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酌情调整血糖控制目标或降糖方案。
4. 如有条件应进行家庭血糖监测。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