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15岁少年突发脑中风,发病原因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
说到“脑中风”,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和中老年人有关的疾病。不过,近日广西江滨医院却接诊一名15岁就脑中风的少年。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脑中风了呢?他的坏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为打手机游戏每天只睡2小时,15岁少年患上脑中风
在广西江滨医院的作业治疗科里,小斌(化名)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艰难地进行康复训练。
小斌妈妈告诉记者,小斌今年15岁,正在上初三。疫情期间,小斌说学校要上网课,父母就把一部手机留在家里给他用。
小斌妈妈说:“我们两个大人都是一大早就出门上班了,晚上6点钟才回到家。他一个人呆在家里,晚上回来他说课没有听完,还要继续听。孩子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我们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嘛。”
据小斌妈妈介绍,她每天上班前都给儿子提前把一天的饭菜做好,但晚上回到家却发现饭菜原封未动,儿子饿了就吃点零食、喝点饮料。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概1个月。一天清早,小斌妈妈刚到单位,就接到丈夫打来电话说儿子晕倒了。小斌左侧身体无法动弹,瘫坐在地上,口角歪斜。
送到医院做完检查,结果让夫妻俩觉得不可思议——孩子脑中风了!
小斌妈妈后来才知道,小斌声称上网课的那段时间里,实际上都在打游戏,每天最多睡2小时。“他原来很活泼的,体育也很好,在班上是踢足球的主力。没想到现在变成这样,动都动不了。”
脑中风年轻化趋势明显,医生的一句话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据了解,广西江滨医院的医生刚接诊小斌时,他的左手拇指呈内收状态,无法打开,手臂也无法抬起,肩关节向内旋转,这些都意味着康复难度非常大。
所幸经过一个疗程的训练,小斌目前手臂已经能抬起,拇指也可以轻微外展。拇指功能的恢复,意味着他今后的生活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
那15岁的少年怎么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风呢?记者了解到,这几年,中风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轻人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轻视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出现手麻、脚麻、无力、嘴歪流口水等都是中风先兆。
广西江滨医院中医脑病科主任利春红说:“主要是当时没有回学校上学,在家里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生活方式改变,只吃零食、饮料,家长也比较纵容小孩,这导致他摄入不足,脑灌注不足从医学角度讲就造成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然后就脑梗塞。”
中招考试今天就要结束了,其他学生们也放暑假了,医生特别提醒:家长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不能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饮食、作息都要规律,安排适量的室内运动,或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室外锻炼,暴饮暴食或未了解控制体重的正确方法而过度节食,都有可能诱发中风。
医生提醒: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注重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生活作息规律,才能让大脑更健康!
青少年预防脑中风的发生要注意以下4点
第一,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睡眠是大脑休息和调整的阶段,能保持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良好的睡眠也有增进记忆力的作用。
第二,按时用餐,保证营养。
第三,饮水充足。水是人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饮水不足是大脑衰老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饮用8杯水,以保证身体的需要。
第四,坚持适当运动,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不仅可以使骨骼、肌肉强壮发达,也能促进大脑和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
孩子沉迷手机没节制?家长一定要学会这3招!
第一:约法三章,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家长可以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初中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第二:转移孩子注意力
把这几条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孩子玩游戏玩手机,很大程度都是受身边环境影响的,而影响孩子的首先就是朝夕相处的父母。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祭出了大法宝——手机,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
家长态度要坚定。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同时,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最后,提醒家长:暑假来了,可以适当放松,运动游玩,规律作息,游戏偶尔玩一次可以有,但千万不要沉迷手机游戏!
声明:文章综合自中国教育报、南国早报、青春上海、文汇报、中国经济网。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者删除,谢谢!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