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家口卫生院亮出“硬招”,破解发展“局限”难题

2020
07/15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马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真正推动‘医防’深度融合,就必须扭转‘重公卫轻医疗’的局面。”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卫生院院长马艳萍坦言,今年暴发的新冠疫情,更是对基层卫生院“医防”工作的一场大型突击检查。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卫生院院长马艳萍  

 
近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在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指导下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我先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创新示范中心”活动(以下简称:“赢领计划”)。该项目由阿斯利康公益支持,旨在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创新举措优的创新示范中心。为此,《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特别采访了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卫生院院长马艳萍。

 

从“老三样”到如今的“现代化”


 
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卫生院是一家一级医疗机构,成立于1956年,承载辖区内6万余人的健康保健任务。马艳萍表示,“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院虽说建筑规模不大,但在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备上绝对是有话语权的。”

 
“迄今为止,韵家口卫生院已经历经了六十余载的风雨。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从老百姓生病找保健员看病买药,到现在的享受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这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韵卫人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马艳萍如是说。

 
   
 
近年来,  韵家口镇卫生院为了解决辖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和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政府投资520万打造了15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着10个村卫生室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马艳萍郑重道,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而韵家口镇卫生院的发展,一直是基于其辖区百姓的健康需求,现设有全科门诊、全科住院、口腔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公共卫生科、药剂科、检验科、超声影像科、放射科、计免科等17个科室。

 
马艳萍自信满满的告诉记者,目前  韵家口镇卫生院已经可以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1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解决居民报销跑腿问题,卫生院还开通了省、市、海东及城乡居民4个医保。

 
医防融合是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抓手,是解决“群众不得病、少生病”问题的治本之策。马艳萍表示,近年来,韵家口卫生院一直秉承着全方位全周期为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更是相继斩获了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健康医院”“西宁市韵家口镇红十字服务总站”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典范。

 

聚集优质资源,“握掌成拳”办大事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在一定程度上形象的描述了我国区域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而患者单项流动的现实情况,也制约了基层卫生院的发展,为此,马艳萍强调,乡镇卫生院在服务我国广大基层群众的同时,也在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加快突破发展瓶颈的挑战。

 
“与其他乡镇卫生院一样,‘重公卫轻医疗’也是制约我院发展的诟病。”马艳萍形象的讲道,近年来,卫生院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让原本发生废用性肌萎缩的一条腿强壮起来,把已经弱化了的医疗抓起来。她表示,作为院长都清醒的认识到做好做强做大基本医疗是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前提,没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作支撑,就不能正正真真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更不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由于我卫生院所在辖百姓以回族居多,在饮食上喜欢喝“熬”茶和甜食,所以糖尿病病发率很高。”马艳萍告诉记者,   为此,韵   家口镇卫生院对所辖村站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的管理,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15支,每一支团队中均有全科医生、公卫医生及公卫护士,并且还纳入了检验药剂等医技科室人员。  

 
她介绍,韵家口镇卫生院根据4家上级医院给予的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支持,形成了科学的“3+1+N”的家庭医师签约模式。而这种模式直接卫生院开展家庭医师签约工作,在提高签约率和履约率上打下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今年我院一般人群的签约率为60%,而重点人群的签约率为92%,履约率为90%。家庭医生团队每月至少2次分片区或上门上户提供公卫服务。”马艳萍坦诚道,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卫生院还成立了由临床医生为主导的健康宣教团,建立了家庭医生服务微信群,并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和预约就诊服务。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人才培养是医防融合的关键。谈及卫生院的人才构架问题,马艳萍介绍道,“韵家口镇卫生院的医护编制数为30个,现有编内人员24名,其中医生占比为50%,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6名。”

 
“确保90%的医生是编内人员,就可以搭建较为合理的‘正三角’人才梯队,从而减小流动性、增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马艳萍坦言,在人才的培养上,韵家口卫生院主张克服一切困难让所有的住院医师走出去,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回院,为医院的发展舔砖加瓦。并且,每年会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进修、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   采用把专家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业务培训和指导、主任医师大查房完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还采取门诊坐诊、带教及病例讨论等方式,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发展平台,努力提高医护人员医技水平和服务能力。真正把辖区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预防为主,医防结合,让居民少生病、不生病,得了病就近合理诊治。

 

牢抓百姓需求,发展特色专科


 
患者流失、人才稀缺、技术薄弱是摆在基层卫生院发展之路上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发展桎梏需要多方发力、攻坚克难。只有把基层卫生院建设成人才多、技术优的医疗机构,才能为基层群众织密织牢健康保障网。   而卫生院医防融合改革,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及增强医生主动防病意识的必经之路。  

   
提及韵家口镇卫生院的成绩,马艳萍如数家珍道,通过不断地革新和努力,我院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得以落实,慢性病并发症发病率和住院率明显下降,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继而从根本上节约了医疗资源。

 
而且,为了保护民众就医用药费用权益,韵家口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和耗材零差率销售,所有药物和耗材均为基药平台采购,并严格落实“两票制”和“带量采购”政策。

 
“为做到做到公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我院还制定了针对村站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公卫资金的分配完全按照方案执行。”马艳萍告诉记者,韵家口镇卫生室还通过加强村卫生室积分制管理,为村卫生室转诊来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签约管理,将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纳入追踪管理,切实提升“网底”慢病管理服务能力。

 
打造特色科室,用专科理念带动全院发展是韵家口镇卫生院一直坚持的发展思路,马艳萍强调,基层医疗机构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抓住群众的需求,换句话来说,   就是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比设施设备、比医院规模、比人才队伍建设、比医疗技术水平基层医院都无法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抗衡。  

 
“唯有抓专科、提服务、保质量,才是基层医院发展的道路。”马艳萍提到,只有抓专科才能以点带面推进医院整体发展,与其他基层医疗机构诸多药品均为限制级,较多住院患者都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而言,我院现打造的中西医结合住院新模式,通过认真的调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立足长远,学会总结反思


 
目前,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正在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医院在这场疫情中扮演了三个角色。抗击疫情的战斗者——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一线;受害者——常规诊疗和管理工作被迫暂停;获益者——疫情使得医疗行业得到更多关注和投入。

 
停滞之后,可能是大发展。而医院在此次疫情中的反思更是值得提及的,对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学会总结反思,是立足长远发展的首要任务。那么韵家口镇卫生室是如何反思的呢?

 
马艳萍院长认为,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平时缺乏重大疫情应对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预警训练和指导,对于疫情的灵敏度不高,缺乏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  

 
其次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物资储备的经验,对物资储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医务人员是主力军。但是没枪没弹药如何上战场,不论在任何时候的必须备足弹药。此外,以前院感防控工作“灯下黑”的惨痛教训,必须吸取!

 
最后,在记者提及医共体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时,马艳萍表示,   未来的基层医院不能靠单打独斗去发展,区域内的医共体、健共体都是非常好的发展道路。为此,她还从四方面做了充分说明,   一是健共体内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建立“互联网+健康”运行模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健共体实际上是“四位一体”的区域医疗共同体,分别是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推动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促进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减少本区住院患者外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的医改目标。

 
三是依托三级医院优势资源,以“互联网+健康”为抓手,加大向基层投放远程设备的力度,增加了心电网络远程会诊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发挥远程医疗作用,“让技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四是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健共体双向转诊机制,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开通转诊绿色通道。  

 
通过此次采访,记者发现,韵家口卫生院在医疗上的改革措施基本都落实到位比如: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得到强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得到充实。马艳萍表示,韵家口卫生院将以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以岗位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医疗营运管理,着力将医院建成服务优质、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基层医院。
 

责任编辑:孙凡

审核:曹秋香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韵家口卫生院,难题,局限,医疗,基层,马艳萍,医院,卫生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