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舒服,检查都正常是咋回事儿?

2020
07/14

+
分享
评论
复旦中山医院
A-
A+
一文了解胃肠不舒服怎么办

在门诊中,有很多的患者会自述自己胃肠不好,常有胃痛、胃胀、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症状,经过一番抽血、呼气、胃肠镜等的检查后,结果一切正常。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73721594681738787  

答案是:你可能患有功能性胃肠病!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的胃肠道症候群为主要表现, 而临床上缺乏可解释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症状。

98331594681738996

情绪与胃肠功能的“相爱相杀”

研究显示功能性胃肠病主要与脑-肠轴调节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是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介导的, 受心理社会因素调整的胃肠道和脑之间的一个双相整合系统。外源性 (景象、气味等) 或内感性 (情绪和思维) 信息通过高级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 可以影响胃肠感觉、运动、分泌和炎症;相反, 内脏效应 (伤害感受等) 又可影响中枢痛觉、情绪和行为。

94401594681739116

因此,应激、神经过敏症等心理因素可引起迷走紧张抑制,导致胃容受性受损,从而产生胃肠不适如上腹疼痛、饱胀感、嗳气等;而大脑中掌管情绪的脑区异常兴奋会通过影响内脏疼痛感知和反应敏感度,使胃肠不适的感觉被放大,即出现所谓内脏高敏感现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8621594681739255

负面情绪不可有

心理应激可以引起患者胃肠动力异常。其中压抑性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感常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 这类患者的胃肠道的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而较为亢奋的情绪如愤怒、厌恶则可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这类情绪活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但不协调。容易造成胃食管返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

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不仅影响胃肠生理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还可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体验、就医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心理状况的改善与胃肠道症状的缓解密切相关。

因此,正确理解并加强认识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这种不花钱的治病方法你可一定要试试哦!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情绪,胃肠,胃肠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