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7月13日:《人体解剖学》作者,解剖学家巴托林去世
1629年7月13日,丹麦医生和神学家C.巴托林去世。
C.巴托林(Caspar Berthelsen Bartholin,1585.2.12-1629.7.13),1608~1610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的H.法布里奇奥指导下研究解剖学,并根据研究成果撰写《人体解剖学》(1611出版)。这一类学术书籍在当时能够得以留存也是难得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打上”禁书“的标签。1613~1629年,C.巴托林于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同时继续解剖学研究,由此发现了人体第一对脑神经——嗅神经。
(到此也补充了我上学期间的一个知识点,我们终于知道解剖老师让大家熟记的脑神经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的第一对嗅神经就是由这位C.巴托林发现。)
用十分强大来形容C.巴托林的家庭教育并不为过。他的儿子E.巴托林(Erasmus Bartholin)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了光的双折射现象;另一个儿子T.巴托林(Thomas Bartholin)是解剖学家,首次描述了人类的淋巴系统、首次提及冷冻麻醉,并扩充、解释及修订了C.巴托林的《人体解剖学》,使之成为解剖学的标准参考以及长期以来的医学通用教科书。
他的孙子小C·巴托林也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和医学教授,青年期间在巴黎和解剖学家约瑟夫·吉查德·杜弗尼(1648年-1730年)一起工作时,在一头牛身上发现了巴托林腺体。由此,他第一次描述了女性的前庭大腺,也被称为巴氏腺(Bartholin gland)。后人多将此贡献归为老C.巴托林,实为误传。(可能也是因为家族成员都太厉害了,分不清了)
巴托林一家三代都发现过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现象,为现代医学的实践做出的贡献不逊于另一个名声显赫的大家族—赫胥黎家族。
医学科普,我们是认真的。我是五号医生吴昊,欢迎关注。明天见!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