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妈妈烦躁时撒气的工具”,听到女儿这话,40岁的杭州妈妈自责

2020
07/14

+
分享
评论
浙大二院
A-
A+
孩子幼小的心灵,基本上都在于家长的呵护

95691594508662941

剧照来源网络

近日,国产网络剧《隐秘的角落》热播,其中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

目前,大多数孩子已进入暑假,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一些矛盾可能在长时间相处中被激发。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亲子间确实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长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01 别轻易说 “妈妈为了你有多不容易”

走进诊间时,秦女士的神情不安,面容憔悴,她已经失眠一个礼拜了。

“我的心病就是女儿。”焦虑的秦女士打开手机,给浙大二院精神科陈巧珍主任医师看了女儿的照片。照片中,密密麻麻、新旧不一的划痕,布满了女孩手臂,看着让人揪心。

秦女士万万没想到,自己眼中优秀乖巧的女儿会这样,她告诉陈巧珍,女儿原本成绩不错,老师和家长都预计她可以冲中考提前批。然而在最后关头,她感到学习被身边的人极度关注,家人会因为她的学习问题而发生争吵,感觉自己被视作是别人的工具,于是产生无助、焦虑,厌学,甚至不想参加考试的情绪。

本就性格急躁的秦女士看到孩子的变化,感到非常不安。而她将此归结于女儿“不懂事、不要好”,跟女儿说起大道理,不断强调“妈妈为了你有多不容易”。这让原本内向的女儿与她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出现自残行为。

女儿在纸上用红笔写下:“我只是个用来炫耀成绩、用来长脸的工具,我只是妈妈烦躁时撒气的工具”、“如果妈妈不在我身边,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不用披上好学生的‘皮’,不用每天戴着微笑的面具”。

此时,秦女士开始自省、自责,也被“卷”进这种痛苦的情绪中,觉得自己是个教育失败的母亲,越想越痛苦。

“我曾经想过开煤气,和孩子一起离开。”秦女士说,在崩溃边缘,她甚至有过极端想法。幸亏她在最后关头意识到自己情绪出了问题,赶紧找医生求助。

对此,陈巧珍表示,家长要认识到,不要用爱绑架孩子,也不要让孩子一直处于无人关注和理解的“真空”状态。否则,孩子的内心很可能会逐渐生长出一块“隐秘的角落”。

34931594508663076

剧照来源网络

02 孩子发出的“信号”不少家长看不懂

在家庭中,情绪会相互间传导,如果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一半以上父母也会被“牵连”。陈巧珍说,社会发展带给当代青少年更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精神需求不断增加,部分人会出现敏感脆弱的情况。

这几年,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年龄明显前移。孩子们懂得太多、太早,大脑的发育还跟不上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需求。陈巧珍说,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面临的困惑会更多,难免出现情绪。一些外放型的孩子会选择和家长对着干,或者发脾气。而另一些“很乖、很听话”的内倾型孩子,因为不擅于表达出来,容易憋出问题。

在临床上,陈巧珍发现,青春期孩子因为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有时会采取极端方式发出“信号”,希望逃脱困境。

对于孩子发出的“信号”,父母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01

一种是忽视型,觉得孩子是“玩玩的、吓唬人”,没有必要太过在意,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起来。有些胆大的孩子自己到医院咨询,医生通知家长后,有些人甚至还表现出不在乎,甚至责怪医生。

02

另一种是过度担忧型,这部分父母对孩子有较高期望,责任意识也会更强,因此,可能出现焦虑,甚至抑郁反应,如同秦女士一样。

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家长,有一些自身临近更年期。家长的精力不断减退,而孩子正是自主意识增强、精力越来越充沛的阶段,双方能量不匹配,导致父母感到力不从心。一部分人表现为回避,一部分则表现为焦虑抑郁。还有部分家长已进入更年期,但自己没有意识到,往往也会影响到与孩子的相处。

对此,陈巧珍建议,家长首先要正视自己的情绪,认识到产生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状态,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寻找解决办法,也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家长适当地给自己找找“理由”,也是一种处理方式。

其次,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这时家长应更多地跟孩子沟通,而不是回避问题,掩盖问题。让孩子把心里的恐惧、忧虑说出来,才能有助于减弱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66161594508663205

03 进入暑假 不妨讨论列出目标和计划

暑假期间,孩子有更多时间与父母相处,他们的注意力也会更多集中在家庭。

专家建议: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   

首先:合理定位期待  

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条件下,双方各自列出暑期目标和计划,达成可行方案。千万避免父母凌驾于孩子之上,比如有的家长心中早有答案,表面上是商量,实际是在不断说教,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计划。最好让孩子自己提出计划,孩子也会更有动力。

其次:暑期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  

比如父母自己总是玩手机、看电视、睡懒觉,却要求孩子规律作息,只学习不玩耍。这时,孩子往往会更加反感、不屑,父母的话语就会失去信服力。家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好表率,孩子才有学习的榜样。

另外,陈巧珍特别指出,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不善于处理冲突。而无法自我认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正是不少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引爆点”。

但另一方面,她也发现,在关系特别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些也会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父母从不将矛盾表露在孩子面前,这就好比在“无菌”环境下成长,无法接触到“病菌”,抵抗力也就会弱。孩子不能从父母身上学习解决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就会在人际交往上显得生疏。 

父母们不妨在暑期找个时间,与孩子进行一场坦诚的对话,聊聊自己的烦恼,听听孩子的建议。孩子会发现,原来父母也有脆弱的一面,而他们是父母快乐与希望的源泉;父母也会发现,原来孩子已经这么懂事,而他们是孩子成长最坚实的后盾和避风的港湾。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父母,情绪,孩子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