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并不是一件那么体面的事情,大多数影视剧展现的生育过程都太理想化了。
生育中,产后漏尿的发生率高达40.69%~61.08%。
这意味着,大部分生产过的女性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跳绳、不能长时间运动、不能憋尿。不然……将是一场极度尴尬的社交场面。我希望未经历生育的孩子们能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你们来说很重要。你得学会一些知识,才能在未来具备应对那些未知情况的能力。
聊聊生育中的那些屎尿屁
1. 产后不自主漏尿、脏器脱垂盆底肌有一部分功能是控制排尿的,盆底肌受损,就容易不自主漏尿。
妊娠过程中,因为胎儿逐渐变大,你的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会因为过度牵拉和压迫受损,盆底肌肌力下降,控制力变差,在这个过程中,膀胱颈的位置也会改变。 但是,在生产中的后遗症中,产后漏尿几乎不值一提。 分娩过程中,盆底肌、阴道间筋膜、子宫韧带以及耻骨和尾骨肌纤维会因为长时间受压而过度伸展,甚至出现断裂的现象。 当这些肌肉筋膜组织出现损伤时,就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等情况。
2. 产后性问题 产后性问题出现概率也会大幅增加。 2019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女性性功能障碍管理指南》指出:
妇女妊娠前性问题的发生率仅为1%~38%,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至49%~83%。
剖宫产、器械助产、会阴侧切以及会阴撕裂造成的创伤,会增加产后生殖器、盆腔疼痛以及性兴趣和性唤起障碍的风险。 母乳喂养会引发阴道干燥,伴发生殖器、盆腔疼痛。 产后性功能障碍还可能与慢性睡眠障碍、角色变化、 家庭关系、新生儿健康、身份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等因素相关。
3. 哺乳疼痛 分娩后要开始母乳喂养了。如果婴儿吮吸方式不正确,则可能出现乳头皴裂。
这时,如果乳汁没有正常排除,乳汁淤积,细菌就会入侵、繁殖,这时可能发生乳管堵塞、乳腺炎。 除了以上这些,你可能还会遇到产后抑郁症、妊娠纹、痔疮和便秘、大小便失禁、脱发等棘手问题。
这些状况都很常见。
但是很少有人提过,甚至很多母亲不愿向子女提及。一个个人想法,在我们的文化中,女性是羞于谈论自己的身体的,在很多母亲看来,生育的痛苦是身为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但是,这个似乎不太人性化了些? 希望年轻的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女性为生育付出的尊严和代价,值得叙述和记录。现代医学发展至今,目前妇产科主流思想建议,在产后的42天至6个月内,是生产后遗症修复的黄金时期。
科学的产后修复尤其重要
如果错过了黄金时期也没关系,产后的6个月至一年半以内,也是产后修复的理想时期。产后一年半至三年内进行产后修复,也是有效的。在这些时期有效地进行盆底修复,能够大大减少产后后遗症。产后康复,关键在于要配合,要坚持按疗程进行。
1. 盆底肌修复建议 常见的盆底康复有:凯格尔运动、阴道哑铃、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物理康复治疗。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的产妇,只要出了月子都可以做盆底肌肉训练。 凯格尔训练: 仰卧,两膝屈曲左右,腿分开双足平放床上,两臂至身体两侧,用力将腿向内合拢,同时做收缩肛门,然后将两腿分开放松肛门。
2. 乳房修复建议 产后常见的乳房问题有:乳头扁平或内陷、乳头皲裂、涨奶及乳腺炎等。手法牵拉:解决乳头内陷问题 经常牵拉乳头,可以使双乳突出、周围皮肤支撑力增大,起到“定型”作用。时间长了,乳头自然逐渐向外凸起。 如果拉不出,可先将乳房近乳头处的皮肤向外推一推。
吸引疗法:解决乳头内陷问题 妊娠后,每日应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数次,利用其负压促使乳头膨出。纠正喂养姿势:解决乳头皴裂 乳头皲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 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充分含入所致。喂养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增加创面修复,涂以适当的滋润、消炎类药物亦有效。
生育并不是女性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另一半、医疗系统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因为我们不只是妈妈,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