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日:戴口罩难受不一定是因为“憋闷”,有可能是你过敏了!
当前,随着对疫情的防控进入常态化,口罩成了很多人上班上学时必不可少的“随身搭档”。在炎炎夏日之时佩戴口罩,多少会有点闷热不透气,肯定没有平时自由呼吸的感觉舒服。当然,为了防止病毒的扩散,这点小小的代价还是值得的。 不过,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只要一戴上口罩就异常难受,甚至还会出现红肿、丘疹和瘙痒等症状。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要多留个心眼,因为有可能你的不适感不仅仅来自于戴口罩伴随的“憋闷”感,而是来自于过敏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及相关炎症反应。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容易忽略一些并不太严重的过敏症状,或者是把这些不适归结于其他的原因,并不知道这其实是由于过敏而导致的症状。正是为了增强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并提高预防意识,从2005年开始,每年的7月8日被定为世界过敏日。而在当前这段疫情防控的时期,因戴口罩而引起的过敏现象同样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戴口罩为什么会诱发过敏呢?
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科普文章指出,导致过敏的相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一部分人对口罩的材质本身过敏。例如,少部分人可能会对无纺布、金属鼻夹等口罩材料过敏。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刚刚戴上口罩的一到两天,而且与过敏材料直接接触的部位,皮肤的不适感最严重。
▶ 其次,口罩导致的闷热潮湿,会损害皮肤的屏障作用。人呼出的潮湿空气,会由于戴口罩而流通受阻,这种局部的潮湿闷热会损害皮肤屏障功能,让过敏原更容易刺激皮肤。
▶ 最后,失当的面部护理同样有可能导致过敏。很多人使用的洗面用品清洁力过强,还有的上班一族习惯反复使用卸妆水,这会在不经意间加重对面部皮肤屏障的损害。
疫情之下,完全不戴口罩也不现实,那么应如何避免过敏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首先,戴口罩也应注意“有张有弛”。每佩戴两到三个小时,可以找一个通风良好、低风险的地方,摘下口罩适当透气。而且,还要注意对长时间佩戴或多次佩戴过的口罩及时更换,减少过敏的可能性。 ❖ 其次,对不同的人来说,引起过敏的材料不尽相同。如果知道自己对某一类东西过敏,就避免购买使用了这种材质的口罩。例如,如果对橡胶系带过敏,就选购使用其他材质系带的产品;如果对金属鼻夹过敏,就选用使用塑料鼻夹的产品。尤其是要注意购买合格达标、卫生安全的产品。 ❖ 最后,在化妆品和清洁用品的使用上,也要加以注意。例如,戴口罩时不暴露在外的面部就可以不涂防晒用品,在夏季时护肤品也不宜使用过于厚重或对皮肤刺激较大的类型,而适宜以清淡自然为主。当然,如果已经出现了过敏症状,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皮肤科进行咨询和就诊,避免进一步加重。
其实在今天,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过敏的问题,无论是佩戴口罩、穿着衣物等因素诱发的过敏,还是由于饮食而导致的过敏,都需要及时进行过敏源检测和治疗。而在平时的生活和就医时,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也应掌握更多关于过敏的知识和技巧,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误用过敏药物,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