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疗物资应急管理研究
本文转载自《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2020年6月第26卷第2期。
作者:
张璐璐 谭艳芬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靓 :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第一作者:张璐璐,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医用耗材及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和物流管理。
【摘要】 在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疫情中,医疗物资应急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在多元智能主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医院内外多个组织的信息沟通看板,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该体系的建立以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为核心,联接了感控部门、临床科室、供应商等组织的业务流程,有力地保障了疫情期间的医疗物资供应。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疗物资
【中图分类号】R184.6 【文献识别码】A
【DOI】10.11876/mimt202002006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疫情暴发,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病毒传染性强,且目前对于 COVID-19 的认知还处在不断研究阶段。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隔离感染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之外,医疗物资应急管理成为控制及抗击疫情的一个必要条件。针对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物资,以医用外科口罩以及医用防护口罩为例,对合理使用、有序发放及快速储备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采购成本计算以及如何统计使用量及配发原则进行了经验分享。目的是帮助大家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1 医院医疗物资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医疗应急物资管理的现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应急管理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集成和统筹各类资源,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管理原则体现四个阶段,分别是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
医院医疗物资应急管理是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上述四个阶段,通常管理的是医务人员以及外围工作人员的医用防护用品。在预防与准备阶段,医疗物资管理部门需要预留一定的物资冗余库存,例如: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建立应急物资库,储备一定量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应急医疗物资。在监测与预警阶段,医疗物资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核查这些物资的库存和有效期,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物资可用性。在处置与救援阶段,医疗物资应急管理更加注重这类物资的供应保障以及合理调配,保证医疗救援的顺利开展,同时兼顾防止二次危害发生或减少危害的任务。在恢复与重建阶段,医疗物资管理部门需要针对突发事件的消耗重新评估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如应急医疗物资库存持有量、供应商评价与甄选、新技术应用改造等。从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中发现,在应急医疗物资流转中最容易出现“不能按需申领、多领乱用”的情况。
1.2医疗物资应急管理问题
上述管理现状使资源调配不平衡,导致应急物资没有流向最需要的科室。此外,这种现象也极易出现医院需求信息扭曲,导致整个医用物资管理部门的采购决策失误,由此向上传导,形成供应商、生产商和政府部门对行业和市场信息的误判。必须规避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医疗物资应急管理失控风险,杜绝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2 医疗物资应急管理的技术方法特点和需求
2.1 医疗物资应急管理的技术方法特点
2.1.1 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的多元智能主体
医院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涉及多个主体,如: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供应商、政府职能部门等。根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定义——智能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感知环境、自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实体[2-3],上述主体都是智能主体。这些智能主体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共享、应急医疗物资信息共享和管理任务分解是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应急管理研究逐渐成为热点。[4]
医院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多元智能主体可从院内和院外的维度分解。院外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供应商;院内主体包括物资管理部门、临床科室。
(1)政府部门。该主体在医疗物资应急管理全过程中起到了监督、协调和决策的作用,同时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定者和消息权威发布者。
卫健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在药品多个环节的政策出台和落实中起着决定性作用[5] ,医疗耗材相关政策也出自上述部门。在抗击 2019 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提出的“联防联控”也强调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参与应急管理。
(2)供应商。供应商是供应链的基础环节, 连接着生产企业和医院,是物流、信息流、商流的中转枢纽,负责提供质量合格、供应及时等供应链流转任务。在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供应商既要保证医疗耗材的供应,又要防止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者。
(3)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充分掌握了医疗耗材的采购价格、使用消耗情况、库存情况、临床需求等动态信息。该部门的职能包括:根据临床需求决定医疗耗材的采购量、管理库存、保证医疗耗材的质量、向临床科室分配物资等。作为医疗耗材供给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之一,物资管理部门还需具备随时向其他主体提供价格、短缺情况、质量问题等有关信息的能力。
(4)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既是医疗耗材在医院内主要的需求方和使用方,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临床科室掌握应急医疗物资质量、短缺情况等一手信息,是供应链终端信息的源头。如果临床科室一手信息失真,那么数据失真的情况必将沿着供应链向上游物资管理部门、供应商和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放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临床科室应急医疗物资库存、使用等情况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2.1.2 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结构
多智能系统是由遍布信息网络且相对独立的智能主体个体集合组成的复杂系统,该系统为成员搭建了交流互动的框架 [6]。以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为核心智能主体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1 以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为核心智能主体的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每个智能主体都有自身运行的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各个智能主体职能具有共性,如:监测预警、信息交互、应急决策和任务执行等;依据自身所获取信息的判断和职责,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
允许关键信息在智能主体间充分流动,才能提高整个体系效率 [7, 8]。这就说明:智能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得越准确、及时和充分,其自身以及协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就越高。该体系中的看板则是智能主体间各类信息管理和共享的载体。
2.2医疗物资应急管理的技术方法需求
医院对应急医疗物资管理体系有很强需求,主要表现在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对看板的需求。
第一,应急物资使用标准的信息交互。医政管理部门对全院医疗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诊疗操作、不同患者建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分级配发的管理制度;感染控制管理部门评估暴露和感染风险,制定医院整体医疗活动的防控等级,指导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物资管理部门根据防控等级严格配发防护物资,保证领取的物资和医疗活动防控等级一一对应。
第二,物资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库存之间的看板是整个物资应急供应链的前哨阵地。应急物资在临床科室的原有库存基数、领用数据和动态消耗数据是看板的重要交互内容。在申领环节,仓库制定并与科室及时共享领取物资的种类及频率,保证一线使用;在使用环节,科室详细记录应急物资最小使用单元粒度的消耗数据并共享给仓库,仓库据此最大限度的对防护物资进行院内的流转和调配。依托看板,针对各科室二级库上报的需求数据、库存数据、消耗数据,结合其医疗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控和异常原因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更好的完成物资管理部门的应急保障工作。
第三,医院与供应商间的看板,罗列出从供应商处采购入库的物资明细;使得供应商能够了解到医院入库和使用结算的真实数据,加快资金流转和货源准备等活动。
以上种种需求均要求建立应急医疗物资管理体系。以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作为应急医疗物资管理的协同中心、数据中心和管理中心,依托数据的最小使用单元粒度的闭环管理体系,医院防微杜渐地从源头切断了应急物资管理的隐患,杜绝了信息失真沿着供应链上传到供应商、生产商、医疗行业乃至全社会,防止二次危机的发生。
3 医院医疗物资应急管理体系运用实践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指出,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指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全院诊疗区域应当使用外科口罩,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 )》针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预防与防控,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执行 [11]。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也提示防护底线必须要有医用口罩、工作服、手套 [12]。
由此可见,管理部门、科学界都为医疗机构指出了口罩对于防护的重大意义。医用外科口罩作为医疗机构日常工作常规使用的医用防护用品,各类数据都相对完整、供应链管理健全且运转良好,疫情期间的管理重点是配发数量和周期的合理调整。
3.1 二级库看板与应用
3.1.1 二级库看板
如前所述,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与科室库存之间的看板是整个物资应急供应链的前哨阵地。我院建立的看板罗列出了医院所有科室二级库的库存基数、领用量、日消耗量和最终汇总结存量。其中, 白色列表示库存基数,蓝色列表示领用量,黄色列为每日消耗量,红色列为最小使用单元存量。
表1:应急医疗物资二级库看板
医用外科口罩的库存基数,采取“科室自行申报、物资管理部门核查”的方式确定。科室自行申报基数的反馈速度快,但可能会存在不准确的现象。物资管理部门深入科室二级库盘点真实基数,能够保证盘点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对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消耗较大。所以,在管理中要求科室自行申报,物资管理部门结合以往领用数据和消耗数据与申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数据的情况下再进行人工盘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日消耗量,不同部门指定固定人员按照固定时间上报医用外科口罩每日消耗数据,最终汇总到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综合分析。监控外科口罩日消耗数据的重点在于掌握依据当日申领科室在岗工作人员排班表,对应不同科室、不同岗位性质、在岗时长以及特殊诊疗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操作会缩短医用防护用品使用的时间)所造成的医用外科口罩的消耗情况。这也要求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和护理的相关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充分获得医用外科口罩的实际使用方法和理论使用方法的差距。
坚持以最小使用单元为原则,根据科室库存基数以及日消耗数据,计算每一个科室当日的库存量。
3.1.2 二级库看板数据应用
第一,保障供应时长分析。通过突发事件早期的日均领用量以及人员排班变化,同时参考以往一到两年的医用外科口罩入库和出库数据计算出一到两年内的日均消耗量,分析目前最小使用单元存量的可供消耗时长。
第二,采购量估算。根据当日医用外科口罩的库存量,能够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情况下,即便由于供应商供货不足或者不及时,也可以为保供赢得时间。
第三,最小使用单元存量监控和异常预警。实际工作中发现,最小使用单元存量过多或过少,常有异常情况发生。
图2 供应商看板
如图 2 所示,在灰色列中,部分科室二级库的医用外科口罩的最小使用单元存量出现负值,显然已经出现异常。通过分析,异常情况的出现多与日消耗量不准确相关,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追查日消耗量,避免科室乱领乱用,进而扰乱院内调配和院外采购。
第四,物资配发依据。通常情况下进入应急状态后,物资的供应和调配会出现一定的滞后,所以缩短物资的配发周期是非常有效的周转物资的方法。在物资极度紧张、科室人数较多或者物资使用部门管理失效的情况下,为避免领用和发放不到位, 物资管理部门可实行物资的日配给制度。但是,日配给制度会造成物资管理部门工作量的突然升高。
医用外科口罩基于看板管理,数据清晰。在物资供应能够支持的情况下,适当延长配发周期,即正常情况下实行 2 ~ 3 日的配发周期。
在异常情况下,最小使用单元存量过多或过少, 则视情况调整配发。如果申报的日消耗量准确而存量数据显示过多,会造成突发事件升级或者物资供应不足时调动效率低下,因而,物资管理部门及时调低该科室的医用外科口罩发放量,控制最小使用单元存量不超过一周的消耗量。如果申报的日消耗量准确而存量数据显示过少,特别是低于一日的理论消耗量,物资管理部门会及时补充最小单元的存量至一日消耗量,建议存量不低于两日消耗量。
3.2 供应商看板与应用
3.2.1 供应商看板
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作为采购部门,管理与供应商的往来信息。医院将入库信息通过系统推送到供应商端的看板,罗列出从该供应商处采购入库的明细。供应商能够了解到医院入库情况和使用结算的真实数据。
3.2.2 供应商看板数据应用
借助供应商看板数据,物资管理部门将真实消耗和结算的医用外科口罩信息瞬间推送给供应商。一方面,数据共享方便供应商依据医院消耗迅速组织货源,保障供应;另一方面,在应对疫情的紧张繁忙时刻,物资管理部门用看板数据取代了人工方式的低效交互,减少对账结算的人为处置的错误和面对面接触的传染风险,腾出更多人力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4 讨论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职能任务和信息产出,要建立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理的应急管理体系,彼此间的信息共享是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数据发挥的重要作用贯穿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医疗耗材供应链建设是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的重点,信息化建设更是供应链建设的基础。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医疗机构的医疗耗材供应链建设体系是一次真正的考验。物资管理部门日常的工作是否到位,信息系统是否足够完善,数据支持是否全面都会真实的反应出来。在物资管理部门中容易出现的短板也会充分的暴露,是一次结合理论的实战。通过真实的应用案例证明:从医院物资管理部门的角度,体系结构和看板机制不仅大大提升了物资的应急管理效率,而且有力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不良影响的扩散和二次伤害的发生。对于医用耗材管理的重点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用耗材管理的基础就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推动医用耗材最小使用单元的标准化配置以及不断调整合理的库存基数是医用耗材管理学科中不断精细化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易波 . 医院应急能力研究进展 [J]. 中国热带医学,2007, 7(10) : 1960-1971.
[2]张永利 . 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D]. 北京:清华大学,2010.
[3]Rao AS, Georgeff MP. BDI agent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C]. San Francisco: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agent Systems, 1995 : 312-319.
[4]姚乐野,李明,曹杰 . 基于 Multi-Agent System 的应急管理多元主体信息互动机制初探 [J]. 情报资料工作, 2018(3) : 44-50.
[5]崔兆涵,吕兰婷 . 国家药物政策框架构建下的我国药物政策改革逻辑分析与研究:基于 2009-2019 年的药物政策文本分析 [J]. 中国药房,2019, 30(14) : 1873-1880.
[6]于丽娜,熊筱芳 . 基于多 Agent 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 31(13) : 3057-3061.
[7]马建红,王万森,季秋 . 基于改进的合同网的多专家
Agent 协作的研究 [J]. 计算机应用,2004, 24(11) : 47-49.
[8]何炎祥,杜卓敏,刘朝阳,等 .MADCE 中的多 Agent 协作策略研究 [J]. 武汉大学学报 ( 理学版 ),2001, 47(1) : 42-4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 第一版 ) [EB/OL]. http://www.nhc.
[9]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 第一版 ) [EB/OL]. http://www.nhc. gov.cn/yzygj/s7659/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 27e14.shtml.
[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 ( 试行)[EB/OL].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e71c5de925a64e afbe1ce790debab5c6.shtml.
[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 试行第七版 ) [EB/OL].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12]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 [J/OL].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3) : 203-208.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作者及《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联系,以获取授权。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