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在烈日的烘照下 我们的身体也经受着“烤验” 当暴露在一个高温环境下 中枢体温会持续上升 有时人的体温都高达40℃ 自感很热、周身皮肤发红(一般不出汗) 甚至失去意识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暑了
炎热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 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如果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令机体产热加速; 也可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促使血管痉挛收缩,散热不利。
营养素的缺乏可使肾脏浓缩能力减退,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 先天性汗腺缺失者,无法及时通过排汗散热,导致体内热量聚积,容易中暑。
由于汗腺阻塞或破坏,蒸发散热的途径被阻断,使热量积蓄体内而引起中暑。
甲亢、糖尿病等患者,由于自身代谢功能障碍,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和变化反应迟钝。 虽热量已积蓄体内,但病人自觉症状却出现较晚或不自知,容易引起中暑。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血管扩张,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比较低。 尤其是利尿药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慌等中暑症状。
一些药物,能治疗胃痉挛引起的胃痛。 服用这类药物后,人的汗液分泌受到抑制,体内热量无法正常散发,在高温之下非常容易中暑,甚至出现虚脱。
一些精神类药物,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服用这些药后,人体的体温不能保持恒定,而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服这类药易导致体温升高,甚至中暑。
发烧时可能会服用一些退烧药,这些药物在解热镇痛的同时,还会发汗,造成人体中钾的流失,出现四肢无力,严重的还有可能让人因为脱水而中暑。
有些复方感冒药含有伪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会使人体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而中暑。
厨房往往狭小,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环境温度升高,使得机体热负荷过大,自身热量升高,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容易发生中暑。
机房往往密闭,大量机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散不出去。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机体热负荷升高,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容易发生中暑。
桑拿房作为一种人为增加外界温度促进自身排汗的方式,使用比较广泛。
但是这种高温环境下容易机体热负荷升高,体温调节机制失衡,中暑风险增大。
车内空间密闭狭小,温度上升较快。 有的人因一些情况需睡在车里,还有的家长将小孩放在车里,这种密闭环境很容易发生中暑。
无风房就是指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尤其要注意地下室。
空气不流通且高湿环境,一则容易缺氧,二则热量不能散开,中暑事件容易发生。
你记住了吗?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