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地球村” |(4)
——他汀,预防新冠死亡再创奇迹?
很有可能......他汀类药物!(见下图):
来自国内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协作、涉及将近14,000多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住院期间服用他汀的新冠患者,粗病死率为5.2%,而未服用他汀的新冠患者,粗病死率是9.4%——也就是说,服用他汀的患者组,粗病死率减少44.6%。
文章还回顾对比了服用他汀组患者和未服用他汀组的一些炎性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认为他汀普遍降低了一些炎性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为他汀可能降低死亡提供了佐证。
怎么看待以上结果?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结果,也是令我这个心脏科医生很振奋的结果。回顾性分析的病例涉及多个中心、将近14,000病例,结果可信。
第二:以上研究是一个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就“事后诸葛”、“由果推因”,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就是对已经死亡的新冠患者(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新冠死亡者(果)中,住院期间服用了他汀的(因),死亡率低,而未服用他汀的(因),死亡率很高。也就是说,这个回顾性分析只是提示:“他汀可能降低新冠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而且降低幅度非常大。”,这是临床科研的第一步。
第三:要证实“服用他汀(因)可以预防新冠死亡(果)”这个因果关系、这个命题,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才能证实。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可能实施,原因如下:
这是一个质控水平非常高、设计需要非常严谨的费时、费力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而且要花大钱但能让可能有死亡风险的患者得益。但花的钱远比美国要当“世界领导”、“大哥大”而援助其他国家的钱要少得多。
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
新冠死亡者中,绝对多数是有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背景的患者,不可能把一半患者的他汀停了,来设置对照组(安慰剂),让对照组的患者冒风险,因为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而排除了心血管疾病背景的患者后,新冠的病死率极低、极低。因此,即使是在当今疫情反弹的米国,这个临床试验也难以实施,因为他们的策略是:测试阳性、轻症患者,不必惊慌失措,自己在家隔离,重症患者,由医生评判后才到医院“尽收尽治”。在米国的重危患者中,除去了心血管疾病背景患者,病例寥寥无几,没有足够的病例来进行这个临床试验。
新冠死亡者中,绝对多数是有心血管疾病背景(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血栓栓塞事件是新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来应在新冠疫情中与感染性疾病专家、呼吸病专家一样并驾齐驱共同抗击疫情的心血管疾病医生,边缘化不入流。全世界除了一个叫Eric Topol的心脏病专家在天天发布疫情消息和疫情评论外而且受到中外临床医生推崇外,主客观原因,本来应该在这次疫情中担任主角之一的心血管疾病医生不入流。
从2003年到目前的新冠疫情,总是有非常多的“作妖”事,他们拿着自己动不动就要创造“奇迹”的药,右手挥舞着“民族”、“传统”、“爱国”的大棒,进行设计低劣、急功近利的所谓“临床试验”——我国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临床试验”多达500以上——作为一个新冠患者,如果自愿想为医学科学做点贡献,但每天面临的就是不断的临床试验“药物”,能承受吗?——药太多,会严重损害肝肾功能的。
因此,尽管我们有500多个大大小小的临床试验,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一地鸡毛!
总结
新冠疫情下病死者中,有心血管疾病背景(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占绝对、绝对多数。
遵循好医嘱,在保持良好心态、生活习惯基础上(少去密闭、人群多的地方凑热闹,勤洗手,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去人多的地方正确带上口罩),服用好他汀、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心血管疾病药物并控制好自己的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有效、也是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方法。
有大规模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他汀可能大大降低新冠的死亡率,但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证实,目前基本不可能进行。
除了在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防控中的一致证据外,他汀很有可能在预防新冠死亡中再立新功。
心血管疾病朋友服用好他汀,就是对新冠和新冠的灾难性下游事件的最好预防。
强调
流行病学中的“拜氏原则”:风险越大,越能从有效的治疗中获取得益;风险越小,从有效的治疗中获取得益越小。
本文绝对不是提醒一般普通人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新冠和新冠相关的死亡,目前证据还不充分,也没有这个必要。
只是引用些最新证据提醒已经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朋友,不受干扰,坚定不移继续服药好他汀。
专家简介:
周鹏 ,男,临床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研究员,京东方(BOE)健康事业服务群心血管疾病专家、京东健康心脏中心特聘专家。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