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近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通报了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与排名,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接受考核。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在全国1154家三级综合医院排名406名,位居安徽省31家三级综合医院第14名,全省所有48家三级西医类医院第18名,阜阳市三级医院第2名。
作为安徽省目前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的县级综合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在这次国家级绩效考核大排名中的成绩是骄人的,在近几年来中国县域医院发展进程中,这家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皖北人口大县医院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为了深入研究这家医院的“骄人秘诀”,《健康县域传媒》记者实地探访了坐落县城、名声在外的“标杆医院”,与这家医院的当家人祝振华深入的进行了一次关于县级医院运营与发展的对话。这位大学毕业就来到太和县人民医院并在这里干了近30年的掌舵者,高高瘦瘦,戴着一副无边框眼睛,说话时面带笑容,慢条斯理,在谈起如何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文化建设带领医院发展的话题时,条理清晰,思路坚定。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振华
2017年,接力棒传到了祝振华手里,此前担任副院长的他正式接任党委书记和院长,成为医院的“一把手”,这也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祝振华告诉记者,“经过前人多年的努力,为我们医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医院如何发展,这让我感到不小的压力。当时我就想两件事,第一件三级医院复审、升级能否同步进行,顺利通过;第二件就是医院的新院区建设”。
而今,这两件事都圆满落地了。2018年,对于所有“太医人”而言,是“逐梦”的一年,也是“圆梦”的一年。阳春三月,占地209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床位2200张、投资16亿元的新院区破土动工,制约多年发展瓶颈透出曙光,开启了新画卷。当年十月,安徽省卫健委对太和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正式下文,这也是安徽省首家三甲县级医院,被称作是县级医院零的突破。
在祝振华看来,
医院
的发展不仅要用强有力制度约束人,也要用文化温暖人,要“制度”与“文化”两条腿走路。他介绍,太和县人民医院的管理理念总结为“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建院”。“在平时工作中,咱们许多科主任、护士长偏业务,对于管理工具的运用比较少,所以我们就把他们送去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眼界更开阔了,也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也就提高了,
实际上三级医院的创建就是我们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一个过程,一个PDCA管理的过程”。祝振华说到。2018年,太和县人民医院选派24名护士奔赴浙江邵逸夫医院学习先进经验,引进了“精细精益”管理理念,打造智慧医院,护理信息化软件融入管理。医院数字化病区提质增效,移动护理支撑绩效分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解放医患双方人力。在医院病区,自助缴费系统方便了群众,床边屏幕显示医药费用可查询缴费明细,“指尖上的智能管理”为太和县人民医院树立了新形象。 智慧医院、数字化病区也是太和县人民医院加快“科技兴院”的体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实现远程教学等,也可以带动下级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新冠肺炎期间,太和县县乡村一体化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发挥了它的优势作用。虽然疫情期间很多老百姓不能来医院就诊,但是通过线上咨询、问诊的方式解决了,太和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没有中断。在太和县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诊室里,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耿万杰告诉记者,“线上问诊对于患者来说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不便出门的问题,平时老百姓在农忙时节也可以通过通过线上诊疗,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医院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
太和县人民医院将医护人员送到北京,上海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不仅保留他们在医院的应得奖金,而且会多一份进修学习的奖金。同时,太和县人民医院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不仅提供科研基金,而且对获得省、市、县级科技进步奖的人员进行奖励。
同时,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医务人员都会得到奖励。祝振华认为,这样能让医务人员更加关注科研,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和项目,在医院发展上也拓宽了思路,能够提高整体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在医院管理中,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还要有文化温暖。我们对患者要暖心,对我们同事职工也要暖心”。
祝振华补充说,让医护人员感到暖心,医院就要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而进修学习正是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让医护人员得到进步和成长,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与尊重。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医生,要给他们一些人文知识的学习机会,学会从学业到事业转变,这样正面的引领、思想教育,才能在工作、生活中饱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医院,记者看到许多“太医名医”“护理之星”的宣传牌,就像明星海报一样挂在医院门诊楼、病区的墙上。这不仅让患者增进对医护人员的了解,而且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自豪感。祝振华说到,医护人员是个很辛苦,有自豪也要有幸福感,要为大家一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工作和生活离不开。
因此,医院通过职工食堂建设改善用餐问题,医院职工出行有本地交通卡,另外,太和县人民医院还争取了300多套人才公寓,为刚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解决“住”的问题。
在不同的节假日,医院会进行一些户外拓展活动,丰富医护人员的生活,同时进行“金口碑医生”“暖心护士”“最美职能部门”“先进科室”等评选,增进集体荣誉感,增加员工幸福感。 2019年9月12日-21日,祝振华与副院长张涤非分别到12家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参加启动暨揭牌仪式,太和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将全面展开。在医共体成立之前,
祝振华一行走访了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实地查看村卫生室环境、药品配备和医疗废物管理,与村医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一体机使用、家庭医生签约、门诊业务和村医收入等情况,并针对村卫生室门诊日志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同时,询问村医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给予解决方案。在医共体的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医疗技术力量上更加精准的帮扶,要摸清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不仅要人下去,而且专家资源、管理资源、医疗技术都要下去,留给他们。
太和县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有12家乡镇卫生院,其中,太和县人民医院选派2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另选派10人分别担任副院长。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医疗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总医院的7S管理帮助乡镇卫生院节约降耗,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也让太和县人民医院的管理方法得到乡镇卫生院的认可。“到来乡镇卫生院,不仅要看院容院貌、环境卫生、院感防控,还要了解医生、老百姓的需求”。如今,医共体成立后,祝振华会不定期去到成员单位的乡镇卫生院看看。祝振华坦言,“我们接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也是一种探索,只有找准基层医疗机构的薄弱点进行提升,老百姓才能够认可我们的医共体。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县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需求不一样,公共卫生服务对县医院来说相对薄弱,我们也要下去补补课来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深化推进健康脱贫,太和县人民医院组织开展医共体成员单位骨干医师、村医专题培训和学科共建,健全完善12家医共体乡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师带徒”帮扶体系。
2020年是健康脱贫收官之年,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兼顾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鉴定、大病救治等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太和县人民医院将科主任、高年资的医师与村医结上对子“师带徒”,既是同事关系又是师徒关系,让县医院专家与村医及时的交流。村医在平时工作中有哪些问题能够及时上报,县医院专家进行协助性的诊断,从而有效治疗。
据了解,在广大农村地区,人情观念比较强,村医通过自己解决了老百姓的病痛,接诊不了的病人还可以推荐到乡镇卫生院,或者看上医院专家,而这不仅实现了分级转诊,方便了群众就医,也让村医感觉到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将健康脱贫与家庭医生签约结合起来。由于贫困人口大多高龄、疾病比较多样复杂,村医应对起来难度较大,太和县人民医院组织内科、外科、骨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联合下乡,一次下乡解决更多问题。同时,通过长期下乡活动,对于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和基层医疗力量有了更深了解,可以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有效、精准一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于接下来医院的发展,祝振华表示,“
业务上,我们倡导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技治疗化、微创精准化,围绕‘4化’提升能力。
管理上,我们将继续打造技术上有深度、服务有温度、管理上有强度的三级甲等医院,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职工幸福感,努力成为皖西北的区域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