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麻醉”,各位一定不陌生,从耳熟能详的华佗研制的“麻沸散”,时至今日常用的“全麻”“局麻”“腰麻”,各种麻醉方式你真的了解吗?今天洋葱课堂为大家讲解一下麻醉那些事,并为大家解答关于麻醉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能为各位解惑一二。
临床麻醉按其使用方法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
麻醉不是打一针睡一觉,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围手术期。
择期手术的成人,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无痛胃肠镜的应用效果好于普通胃肠镜。
全身麻醉几乎不会对智力有影响。
初识麻醉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从而使手术或诊断治疗无痛进行。临床麻醉按其使用方法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三大类。
全身麻醉
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等方式进入体内,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统称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简单来说,全麻就是叫不醒(失去意识)+不觉痛(痛觉消失)+没力气,因全身肌肉松弛,无力气呼吸,需用呼吸机,而心脏肌肉具有特殊的结构,还能继续跳动。这三个状态主要是三类不同的药物导致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局部麻醉
使用局麻药阻滞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末梢,使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而不影响患者意识状态,适用于表皮手术、小面积手术、短小手术等情况,例如脂肪瘤切除、外伤小清创缝合、美容手术等等。
椎管内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间隙,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广义上讲,也属于“局麻”,比如无痛分娩常用的药物镇痛就是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
椎管横断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洋葱答疑解惑
麻醉不就打一针睡一觉吗?
麻醉医生的职责除了缓解患者术中疼痛等不适感,其工作贯穿整个术前、术中、术后。手术开始前麻醉师需为病人作麻醉前评估,并施行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监测并调控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保障病人术中的生命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让病人安全地脱离麻醉状态,对需要的病人进行术后镇痛,让患者无疼,舒适,安全的康复。因此,麻醉绝不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
手术前,麻醉医生为什么要问那么多问题?
麻醉医生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多数麻醉药对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如呼吸、心血管系统等,因此,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化解手术麻醉风险,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患者术后平稳地恢复。因此患者,为了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应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的术前评估工作。
为什么手术前要不吃不喝?
手术前禁食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围手术期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呕吐,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和继发性肺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通常,对于择期手术的成人,需要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术前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哦。
无痛胃肠镜比普通胃肠镜更好吗?
普通胃肠镜在应用过程中,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等反应较明显,造成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低,部分患者会要求终止操作。另外,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耐受程度更低,危险性也更大。
无痛胃肠镜一般采用静脉全麻(非插管),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诊疗不适感,保证诊疗过程顺利进行,另外,患者接受麻醉之后,胃肠的蠕动会进一步受到抑制,这对于胃肠镜诊治较为有利,因此,无痛胃肠镜的应用效果好于普通胃肠镜。
全身麻醉会让人的智力下降么?
现代采用的全身麻醉药对人体影响极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是可逆的,手术后经人体代谢排出体外,患者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麻醉几乎不会对智力有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亨,栾永.麻醉学简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1):3-5.
[2]吕美红,何蛟.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1):5-6.
[3]娥尚龙,王明玲.中华麻醉学杂志[J],2000,20(4):255-256.
[4]朱海山,招杰,苏有盛.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2017,Nov,7(21):199-201.
[5]骆泉,罗文文,潘柏森.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7,Sep,16(27):3986
[6]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199816.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