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专家建议: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

2020-07-02   海医会全科医学分会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来了,赶紧来看看吧!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基层医疗机构规范高血压用药管理项目》专家组

已刊登于《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9):3631-3637.

通信作者:陈源源,主任医师

责任作者:孙宁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执笔作者:喜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源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81621593674678504

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单片复方制剂(SPC)降压药物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是各国高血压指南在治疗步骤中优先推荐的。目前SPC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但基层在掌握和使用SPC中还存在困惑。

为了使基层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及掌握SPC,并推动其在基层的规范应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基层医疗机构规范高血压用药管理项目》 专家组制定《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本建议基于我国高血压患者主要分布在基层的特点,结合SPC良好的降压优势,即:具有降压有效性高、器官保护证据明确、服药依从性好、治疗费用低和基层可及性强等特点,提出SPC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有助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合理应用SPC,进而更好地管理血压、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一、基层高血压控制情况及联合治疗或SPC使用现状

基层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来自我国31个省262个城市和农村的451755例≥18岁患者的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粗率为27.9%,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46.9%和40.7%。其他研究亦提示,我国90.0%的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基层。且近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颁布了《高血压分级诊疗策略》,提出高血压治疗应下沉至基层。因此,指导基层医生更好地管理血压、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是目前的主要任务。2012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控制率仅为13.8%。2012—2015年进行的中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全人群(451 755例)高血压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15.3%和37.5%,而农村人群(231 703例)高血压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13.1%和34.4%,提示基层农村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低于全人群。由此可见,基层高血压控制情况需要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中,早年降压药物的联合多为传统降压药物的联合(即传统SPC),二联降压药物的用药比例最高为利尿剂+中枢性降压药(61.4%),三联降压药物的用药比例最高为血管扩张剂+中枢性降压药+利尿剂(69.2%)。随着新型SPC逐渐进入临床,其使用亦越来越广泛。2016年广东省社区高血压用药情况研究显示,SPC的使用率为24.34%。2005—2010年纳入管理的25万例基层高血压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基层农村高血压人群中,50%的患者应用SPC(以传统SPC为主)。

二、SPC的优势及局限性

SPC在临床上已经显示具有良好的降压有效性、器官保护性、服药依从性、基层可及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提高达标率的特点,应当作为中国基层高血压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降压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在有效降压的前提下,无论传统SPC还是新型SPC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在基层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并非所有患者适用SPC。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需要更精准的药物治疗。在需要增加或减少SPC中的某种成分时,SPC的固定复方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药物的调整。

三、SPC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医生在评估患者血压以及临床风险后,推荐早期使用SPC。3.1 各类传统SPC和新型SPC均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大部分患者可使用常规剂量SPC,高龄老年(≥80岁)和虚弱高血压患者可从低剂量SPC开始应用。3.2 基层医疗机构应用SPC降压药物的治疗路径见图1,常用SPC降压药物见表1。图 1 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SPC 降压药物的治疗路径

88431593674624537

30071593674644284

注:BP=血压,SPC=单片复方制剂;第三种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噻嗪类利尿剂,第三种药物应避免联合使用 ACEI+ARB、尽量避免与 SPC 中的药物成分重复;1 mm Hg=0.133 kPa

3.3 使用SPC的其他注意事项3.3.1 传统SPC(1)应了解传统SPC中各成分及其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2)传统SPC之间不宜联合,其主要成分大部分相同或相似,虽然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降压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叠加,从而增大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3.2 新型SPC(1)使用含有ACEI/ARB的新型SPC,应注意监测患者血钾、肌酐等,慎用于肾功能中度以上损害的患者;应用含有利尿剂的新型SPC,应注意监测患者电解质、尿酸、血糖和血脂等,慎用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2)含有利尿剂的SPC慎用于痛风;含有ACEI/ARB的新型SPC禁用于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和高钾血症的患者。

四、小结

SPC作为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其优点为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依从性好、达标率高,符合我国基层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用原则。本专家建议从SPC在基层应用的重要性、降压疗效、器官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供了基层临床使用的流程,期望通过规范SPC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更好地管理我国基层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编写工作组专家(以姓氏拼音为序):

卜培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韩清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郝玉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孙刚(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浩(河南省人民医院);王鸿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胜煌(宁波市第一医院);余静(兰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萍(四川省人民医院)

志谢专家(参与本建议讨论的专家,以姓氏拼音为序):

郭子宏(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马志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孟晓敏(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王鲁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浩(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寿岭〔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疗集团员工健康中心〕;袁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袁如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秘书:杨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END

编辑:杨允

关键词:
高血压,达标率,控制率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