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致残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特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抗帕”二十载 近期病情迅速恶化
今年70岁的赵阿婆(化名),患帕金森病已有20年了。这段时间以来,她不仅自主站立行走非常困难,讲话时声音也细如游丝,不凑近几乎无法听见她在讲什么。
赵阿婆的女儿讲述了母亲漫长而艰辛的“抗帕”经历。刚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时候,患者由右侧下肢开始起病,不自主抖动伴僵硬,遵照医嘱口服药物能较好控制症状,单次服药后药效可维持6小时。
到了2014年,赵阿婆病情逐渐加重, 随后,她进行了“左侧丘脑底核毁损手术”。手术后,症状较为严重的右侧肢体抖动和僵硬改善明显,患者赵阿婆可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对控制帕金森病震颤、肌强直等典型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且可以让患者通过较低的治疗费用维持长时间的治疗效果,不影响其正常生活。但考虑安全性问题,一般只进行单侧手术。
可是就在最近,赵阿婆受帕金森病波及的左侧肢体的抖动僵硬症状再次迅速加重,精细动作变差,站立行走和卧床翻身非常困难,服用药物几乎没有改善效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赵阿婆的女儿回顾道:“母亲年事已高,被帕金森病折磨得无法安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讲话声音轻微,这样拖下去肯定不是办法。”
DBS手术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而且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已经发展到双侧症状,需要进行双侧治疗。因此,DBS手术是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
那么,像赵阿婆这样,此前已接受单侧丘脑底核毁损手术的患者,接受 DBS 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何?刊发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4期)的学术论文《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二次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张凯,张建国等)给出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13例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行 DBS 手术后,DBS 对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单侧毁损术后行双侧 DBS 改善效果最明显。
脑深部电刺激 (DBS) 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定位系统引导下,将电极植入脑部相应控制神经核团,再在胸部皮下植入一个刺激器,通过刺激器发放的电脉冲阻断异常信号的产生,帮助病人重建神经传导通路,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
DBS 手术过程力求体现一个“准”字,准确地把电极放在犹如蚕豆大小的神经核团之中最恰当的位置,是手术的关键。
DBS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需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原发性帕金森病,曾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果,经过完整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再无法控制或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没有严重认知和精神障碍,可以耐受 DBS 手术,能在手术中配合,并在术后能按时随访者,具有手术治疗机会。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