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解读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政策与数据治理。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分析,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比,此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诸多差异,以及如何管理与病案首页相关的指标。
按照国家要求,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比:
1、上报接口不同
三级公立医院为HQMS接口;
二级公立医院为新HQMS接口。
2、上报要求不同
新增部分上报项目,新增附表,手术及操作编码版本更新为国家临床版3.0,值域有部分也不相同。
3、考核指标数量不同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定量指标50个、定性指标5个。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8个指标,定量指标28个、定性指标0个。
4、考核指标也不完全相同
较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新增5项指标。
而我们病案科、病案人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28个指标中,与病案首页相关的指标。其中,与病案首页相关的指标一共有7个:
接下来笔者举例说明,为大家详细解析这7项病案首页相关指标如何计算,以及会以一个怎样的形式呈现。
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指标导向:逐步提高。
指标分析:指标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
在这一项指标中,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个患者进行了多台手术,也只能算作一例。这项指标关注的是手术患者人数,而不是手术台次数。手术的范围,需要满足国家临床版3.0字典库里手术和介入治疗相关类别。
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指标导向:逐步提高。
指标分析:指标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
医院可以根据微创手术目录对照本院患者手术情况,去计算微创手术占比。届时,如果医院计算结果与国家下发指标有较大出入,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申诉,找出具体原因。
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
指标导向:逐步提高。
指标分析:指标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2018年增长幅度较大。
在三级手术占比计算公式中,分母依然是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分子从三级公立医院的四级手术改成了三级手术的目录,医院可以具体进行计算,匹配三级手术目录即可。
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指标导向:逐步降低。
指标分析:2018年较大幅度增长。
这一项和三级公立医院完全一致。这项指标算是一个负向的指标,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定是越低越好。医院需要监控近三年的发生率,分析呈现趋势。如果有大幅度的增长,是不正常的,需要查清楚到底是填写导致的错误,还是真的在大幅增长。
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指标导向:逐步降低。
指标分析:2016-2018年该指标均为0.01%,均高于行业标杆水平(0.004%)。
这项指标对于单家医院来说,是没有办法进行测算的,因为一旦涉及到低风险组,就一定涉及到行业整体的标杆水平,也就是死亡率。所以,一定要借助一些跟DRG相关的指标,才能帮助医院进行测算。包括定出哪些是低风险组,在低风险组里的病案有哪些发生了死亡。再去针对这些死亡病案进行分析,到底是DRG入组错误,还是真正发生了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专科能力(单病种)
以肺炎(住院、成人)举例:
指标导向:监测比较、逐步降低。
指标分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均为降低趋势,但次均费用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于52.44%的三级医院。
专科能力中一共有10项单病种,每一项单病种具体应该如何判断,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文件里有明确规定,医院可以在本院内部自行测算。每一项单病种,会监测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以及病案数。这些指标,可以由医院信息科来进行统计。
总的来说,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存在以下难点:
数据准备难
指标监测难
指标管理难
基于上述难点,所有指标,建议医院在上报国家平台之前,最好能够先在院内进行测算,得出具体指标。根据三级公立医院指标上报的经验,国家反馈回来的指标,和很多医院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到那时再想去找具体原因,是很难的。最好能够提前测算出来,如果发现比率不正常,可以及时把问题解决,以免给医院评价造成损失。
总体上来说,与三级公立医院相比,在国家层面,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相对较低,但二级公立医院整体数据质量也相对偏低。医院要提前将数据准备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上报不及时的情况。依照三级公立医院的经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被国家点名批评。所以,如果能提前避免,尽量提前避免。
基于与60多家医院完整合作数据治理的经验,对于院内快速响应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艾登提出以下2点建议:
1.利用智能化工具辅助,找出数据问题,自动完成80%问题处理;
2.基于明确错误的数据进行全院协同修正或第三方公司协助治理,保证上报100%达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