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药老人突发中风,罪魁祸首是房颤!

2020
07/01

+
分享
评论
上海市东方医院
A-
A+

王老伯今年68岁,经常感觉心慌心悸,去医院检查发现为房颤,医生建议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卒中,但需要频繁至医院监测,且要忌口,王老伯自觉良好,坚持了1个月后自行停药。2月前外出活动后突发意识不清,家人急送至医院,检查发现为大面积脑梗死(中风),经过一个月抢救保住了性命,但留有偏瘫、失语,只能长期卧床。医生最终认定罪魁祸首就是房颤。

那什么是房颤呢?

心房颤动即心脏失去规律的收缩,是一种快速而紊乱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简称房颤。房颤也是一种老年病,60岁以上人群有1%的人会患房颤,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80岁以上人群有10%的人发生房颤。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中风。

房颤患者为什么会容易引起中风呢?

人的心脏有一个盲管状结构,位于左心房的左前上方,称为“左心耳”。在正常节律情况下,左心耳内血液随着心脏收缩舒张而进入排除,当发生房颤是,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左心耳结构发生变化,左心耳能血液瘀滞,就会形成血栓。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当这些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行走,会造成外周重要器官血管堵塞,最常见堵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产生严重后果。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7倍,且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也有研究表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卒中原因调查显示10-20%的原因为心房颤动。既往老百姓和临床医生均忽视了对房颤并发症的预防,一旦发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责任和经济负担。

房颤患者的卒中如何预防呢?

传统的方法只能药物预防,即用药物让血液稀释,不容易结成血块。最长用的药物为华法林,但使用这个药物有许多注意事项,且需要密切随访相关指标。因华法林和日常饮食的许多食物,以及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故必须定期随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数值能调整用量。过多会出血,过少起不到治疗效果,一般老年人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上海必须去二级以上医院才能随访,很多老人会自行停药,任其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现在虽然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但此类药物存在价格较昂贵,存在不良反应,出血风险,出血后缺乏拮抗剂等缺点。部分患者已经发生出血事件、过敏、肾功能不全、合并抗血小板治疗等因素而不宜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为了克服药物治疗的种种弊端,医学科学家们发明了新颖的一次性解决办法—左心耳封堵术。因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故使用特殊的封堵伞封闭左心耳开口,经过约45天后封堵伞表面就会内皮化,使左心耳完全闭合,血栓产生的场所就会消失,进而预防卒中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该技术安全性好,安全性超过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98.5%,可降低32%的中风发生率,降低60%的心血管死亡率。左心耳封堵术优点有一次手术、终身获益;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术后24-48小时即可出院;术后抗凝治疗45天即可停药,无需频繁监测。对于中国患者具有特殊意义。

那些患者可以做左心耳封堵术呢?

对于瓣膜性房颤中风风险评分≥2分的患者,存在出血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记忆力差,忘记吃药,不愿意忌口,爱运动、旅行,合并心血管支架植入,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均可以做该手术。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在上海已经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当你或者你的家人发生房颤后,不管是阵发性或者持续性房颤,应及早就医。如果你需要预防卒中的发生,而你又不能使用抗凝药,或者不愿使用抗凝药,存在高出血风险的话,左心耳封堵术将是你一个正确而有效的选择,为你或你的家人早日撑起一把预防“卒中”的保护伞。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罪魁祸首,房颤,老人,患者,药物,血栓,堵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