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的聊天,是渐入佳境的。尤其是,他说起油画的时候,眼里放着光,我很难想象,一位眼科领域的专家,居然对西方美术史如数家珍,甚至能婉转道出,那些传世之作背后与眼疾的关系。所以,我忍不住把他的那篇论述,引用下来:
“……
一、白内障与莫奈。19世纪的印象派脱颖而出。印象派的名字来源于莫奈的早期画作“日出印象”。然而,在他职业生涯的晚期,莫奈患上了双眼白内障,因此视力下降,他的创作和生活均受到影响。莫奈与其朋友及医生的往来书信,甚至他作品风格的变化,都记录了白内障对他的影响情况。莫奈第一次注意到他的视力开始变得模糊,是在1908年意大利威尼斯的旅途中,那时他67岁。最初他觉得自己难以辨清色彩,后来连视物形状也成问题。
1912年,他拜会了一名巴黎眼科医生,随后被确诊为白内障。在明亮阳光下,他的视力问题尤为严重,而这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他的创作风格,需要在户外创作以正确地捕捉他所绘画的风景。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作画技巧,改在夜间或者清晨创作,并经常在画室中完成作品。最后,他不得不通过察看颜料管上的标签来区分颜色,而无法直接分辨画板上的颜料。而这时候他的画风也变得更加抽象,常常使用红橙色块来替代正常风景画中的蓝绿色调。早期时候,著名眼科医师Dr. Charles Coutela给予莫奈散瞳药物以减少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虽然莫奈一开始都这个治疗结果很高兴,但是没有多久,这种治疗就没有效果。
莫奈的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从他的著名系列画作睡莲,以及日本桥中一窥端倪。早期的画作细节清晰、色调偏冷,但是后期就明显失真、颜色偏黄偏暗,画作中以大色块代替了细节描绘。
莫奈的白内障手术于1922年12月由Dr. Charles Coutela进行主刀。采用了囊外摘除方法,莫奈成为无晶体眼者。10天的严格卧床休息使得莫奈变得抑郁,而由于后囊膜浑浊还需要在之后的7月份进行囊膜切除术。最后,在佩戴了有色的无晶体眼镜之后,莫奈得以完成他的创作。但是他已经是无法回到之前的水平。他并未接受另一眼的白内障手术,并于数年后去世。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塞尚。塞尚是后印象派的三巨头之一,他推崇立体派的艺术风格,强调用色块、形状去代替细节,因此也有人认为他也是近视患者,但并没有很多历史遗留线索可以支持这种猜测。塞尚晚年时患上了糖尿病,那时候并无合适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他仅仅采用严格饮食控制。众所周知,长期的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塞尚同时代的小说家Huysmans就指出他可能有视网膜病变。而近代的塞尚研究学者Hamilton认为,塞尚的著名系列画作《圣维克多山》可以反映他视力的变化。圣维克多山是位于南法埃克斯乡下的一座突兀的石头山,塞尚从三十多岁直到临终,把它画了七,八十次。与1880年左右的圣维克多山画作相比,在1900年之后的画作更加粗旷、色泽深厚。Hamilton将后期的圣维克多山画作与同一年代的其他塞尚画作相比,认为这种变化并非是塞尚的作画风格改变有意为之,而是他眼底病变造成的。
三、黄斑变性与德加。德加是印象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概在1870年左右,他就出现了视力的问题,右眼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症状,他寻求了很多当时著名的眼科医生进行诊治。根据他的朋友描述,德加告诉他,我只能看见你的鼻子而看不见嘴巴。现代研究认为,德加所患疾病是黄斑变性。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德加患的是角膜疾病。无论德加患有何种眼疾,对他的艺术创作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德加一生之中以芭蕾舞女为题材创作了众多画作,基本占他一半左右画作。纵观他的芭蕾舞女画作,后期的画作线条粗糙,人与物的阴影消失,舞女的面部及肢体细节基本未有描绘,被认为都是由于他的眼疾所造成的。
……
或许无法确定这些印象派的大家是否患有眼疾,但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所留下的光影色彩。在卢浮宫、在奥赛、在橘园、在世界每一处的美术馆中,静立在那一幅幅画作之前,面对着人生中那一幕幕转瞬即逝的真实时刻,感受到色彩里所充满的洋溢活力,冥思着那时空静止之间的瞬间、偶然与无常。
……”
之所以引用了他大段的文字,我其实想说,他是真正的“跳出医疗看医疗”的医者,他的目光睿智而温暖,而且,他能看清所有不朽背后的无奈,所谓星海横流,岁月成碑。这样的医者,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
图为莫奈不同时期的睡莲
从医之路
1974年,陈旭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熏陶,他对医生这个行业,从小就萌生了向往。“一袭白衣,走路带风,治病救人,功莫大焉,那是天底下带着光环的职业。”陈旭说。高考时,他报考了上海医科大学,并如愿录取。
保持谦虚,保持清醒
他很喜欢丘吉尔的一句名言:The longer you can look back,the farther you look forward,越是回顾历史,越能预见未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感谢先辈,感恩科技,而不是一味凸显自己的能力。要是没有先辈的开疆拓土,没有科技的日新月异,眼科的发展不可能像现在那样,给人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陈旭道。
口述实录
陈旭
当然还是会有一定焦虑的,尤其是复杂或者有并发症的病例。找不到解决方案还是会去找老师,询问同行,或者从文献还有其他各方面信息源获得帮助,希望是打有准备之战。我也乐意分享这些病例给同行, 让大家少走弯路。
此外,我还会阅读更多交叉学科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管理,读书以后才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上了这个台阶,才可以见到更多优秀的人。
我愿意跟他们回顾一下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历史,讲目前的局限,以及展望未来的趋势。了解到技术的发展变化,就知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认识到危机的存在。
采访/唐晔 编辑/豆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