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鸿与自闭症儿子的“每一步”,步步有爱,爱如山重
陈锦鸿,香港男演员,主持过《人间定格》、《天生快活人》、《音乐感觉杜雯惠》和《极品音乐室》等节目,饰演过《真情》里的冯振邦、《新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创世纪》里的许文彪,曾获得1998年第十一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12年获得了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杰出演员大奖,被TVB誉为下一个刘德华。
但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陈锦鸿却突然选择淡出影视圈。原来,他儿子陈嘉桦两岁时检测患有轻微自闭症。为了专心照顾孩子,陈锦鸿竟然回归家庭,全心陪护孩子。陈锦鸿夫妇为了给儿子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从市区搬到偏僻的郊外,天天陪儿子散步,陪孩子自由玩耍,用整整七年时间,来陪伴儿子走出障碍。终于,在孩子12岁的时候有了好转,可以上学了。在七年的陪伴里,陈锦鸿写下了《我和儿子的每一步》,涉及一位普通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自闭症的评估和训练,生活上和学习上如何处理等,且不提书写得好赖,光是这种精神,就让人感觉到了:父爱如山重!
自闭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爱
自闭儿童的恐麻反射和拥抱反射都不整合,无一例外!由于这两个反射的不整合,孩子就会安全感不好,所以,他最需要就是爱,因为只有爱,才会让他感觉到安全!
从安全感角度来看,疑似或轻度自闭的孩子通常会对声音、光线和触碰敏感,胆小、怕黑、浅睡、夜里多次醒来、害羞、怕生人、不敢与人对视、……中度和重度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就不明显了,因为他已经确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周围的世界已经被他关在心门之外了,所以,无对视、不与人玩儿、自己玩儿自己认为是玩具的东西、不停止火星语或不停止重复性的动作,只依赖自己觉得安全的人(如妈妈),只玩自己认为安全的物品,哪怕是一块电池、一颗螺丝、一粒纽扣、一个风车、……
安全感缺乏或极度缺乏的孩子,不要带他去见陌生人、也不要去训练,这反倒增加他的不安全感,越发对这个世界产生抗拒心理,这个时候,只需要妈妈和爸爸(孩子认为最安全的人)的全心陪伴和关心照顾。前两天看见视频里有个妈妈用力打自闭儿童的头,让我给狠狠地批评了,我知道没有用,我是叫不醒这位无知的妈妈的。孩子本来就缺乏安全感,当最亲的人还这样粗暴地对待她,她对这个世界就越发感觉不安全。
如何给到孩子更多的爱?
经常听见父母们抱怨: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
划个重点吧:你付出的爱是一回事,而孩子感受到的爱是另一回事,所以,家长要以孩子能感知的方式去爱他!
爱,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
(1)身体的接触。
触觉遍布全身,也是接收爱的最方便的渠道。牵手在路上漫步、击掌以示祝贺、拇指相印以示赞许、拥抱表达想念、熊抱表达兴奋、抚触和亲吻表达爱意,当孩子躺在床上时,你跟孩子什么也不用说,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就会感觉到你是爱他的。
(2)接受性语言。
没有安全感的人最怕别人的否定,自闭儿童更是这样的,别看他看上去好像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其实这种漠不关心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无声的抗议!家长用不着在乎孩子是否听明白,要不断地使用肯定的、接受性语言,“是的”、“对的”、“很好”、“厉害了”、“真棒”、“有创意”、“有想法”、“再来一次”、“加油”等等。
(3)赞许的表情。
非语言信息其实是比语言更易接受。用你的表情向孩子表达你内心的感受,这感受一定是肯定的、正向的、积极的,微笑是最为理想的表情。
(4)欣赏的目光。
一个人的目光,即眼神,所流露出的东西是心底最真实的。时时刻刻都要用充满爱的、欣赏的目光去看孩子,这样,通过表情和目光的慢慢交流,孩子会在对视方面更好。设想一下,孩子愿意去触碰凶巴巴的眼神和冷漠的表情吗?
(5)神秘的礼物。
在节日、生日等重要时刻,送给孩子件他喜欢的小礼物或小玩意儿,尽管开始的时候他不会表达,但久而久之,他会“感觉”到的。其实家长也不必追求孩子的“谢谢”,我们只是让他感觉到爱。礼物除了买来的之外,随处都有,花花草草都是礼物,一石一木,都可以是礼物,只要他能感受到爱,就可以当做礼物。
(6)惊奇的时刻。
家长设计一些让孩子感到“惊奇”的时刻,没见过大海的孩子,第一次见到时一定会有感触,所以,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让孩子感受大自然,这样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才会受到更多的外部刺激,要知道,大脑神经细胞间的连接要靠感觉器官的刺激来建立,连接越稠密孩子越聪明。
不记得是哪个帖子了,帖主说他带孩子去某机构训练了三年了,不见起色。我的回复是:给孩子更多的爱吧,爱会让奇迹发生!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