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北斗夜话》后疫情时期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2020
06/29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智库
A-
A+

作为与疫情本身联系最为密切的医疗健康行业,直接承担着各方救治和防控的重大服务支持功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也与各行各业或同频共振,或相互衍生,或相互渗透,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场疫情对作为抗疫主力军的公立医院的管理能力也进行了一次大考。这场抗击疫情斗争既展示了公立医院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公立医院如何加强医疗人才、科研力量、管理体制等建设,在互联网医疗的冲击下又将如何面对?

2020年6月24日,由健康界精心策划、赛诺菲中国特别支持的《北斗夜话》后疫情时期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主题视频会议成功召开。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 刘超(副)院长

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 刘超(副)院长主持,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李济宇(副)院长、上海市同济医院 梁爱斌(副)院长、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波院长、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孙万驹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石蔚人(副)院长参与此次会议,在线讨论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中的热点话题。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李济宇(副)院长

会中,李院长提出了三“硬”工作要求:防疫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健康是硬需求。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医院要做好科室风险管控,做好”一科一策”,也要大力发展线上医院业务。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在疫情期间,创新诊疗模式与服务模式,创新了结直肠肿瘤中心、妇科门诊日间手术中心、急性出血诊治中心的诊疗形式,改变以往单调的线下诊疗模式,开放了线上预约,视频查房,网上支付以及慢性病人随诊的线上问诊等线上功能,助力院内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最后,李院长着重介绍了院内VTE防治流程:院前做好入院评估与出血评估,自动抓取患者数据,做好全面评估与出血风险分层,提供患者VTE危险估量表与患者告知书;院中做好医护联动,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提前告知患者治疗方案、药物禁忌、B超与D-二聚体检查建议,做好wells风险分层;院后做好综合评估,做到出院带药。在采取院内VTE防止流程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DVT相关处理例数明显下降,VTE风险评估时间成本明显减少,各项数据有了极大地改善。

上海市同济医院 梁爱斌(副)院长

无论是互联网建设,还是智慧医院,其实都是基于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技术的创新带来了生产方式和模式的转变,使得医疗服务效率递增,医院产能升级,医疗质量优化,也正因如此,智慧医疗概念深入人心,席卷全球。

在智慧医疗方面,梁院长提出了诸多问题,如:如何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医院平台能否兼容来源不同公司的软件系统、如何整合多功能定位的智慧医院模块?这些都是在智慧医院的落实当中许多医院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梁院长说:“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核心,提升医护服务水平,将医院的运营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做,涉及到整体的运营服务质量与区域的互通的工作板块,包括后勤保障与医保支付等都结合起来;要制定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医院的标准,这个标准的顶层设计需要符合国家规范,是适应国情,并且要制定能够体现国家颁布的测评体系的指标。”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波院长

疫情之前,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的门诊量近180万,门诊压力巨大,疫情来袭使得门诊受到影响,如何结合智慧医疗做好疫情常态化时期的门诊与急诊管理,相信是很多医院都面临的课题。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常熟市的三甲医院,与多家医院组建了医共体,陈院长亲自带队促进医共体建设,帮扶二级医院提升基本医疗水平,解决基层医疗问题。提及智慧医院的建设,陈院长说:可以借助5G技术做好医共体的建设,尽可能的做到将90%的病人留在县级医院,10%的医院借助双向转诊前往三甲医院治疗.在平台方面,可以尝试将这部分的平台功能嵌入大平台当中,避免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线上解决病人的转院与诊断等问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节省医疗资源,加快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孙万驹院长

智慧医院的名称不论如何定义,本质还是医疗服务的管理,即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改进。对于医院服务来讲,智慧医疗赋予了新的医疗服务建设的概念与标准;对于病患来讲,病人可以在互联网建设的过程中,享受医疗服务的提升,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智慧医疗如何正确定义?有很多的专家认为智慧医疗是技术导向与新思维的导向,这两者催生了的互联网或者智慧医疗的建设。但孙院长认为,智慧医疗的最大导向应该是政策导向和需求导向。国家出台了智慧医院建设的标准,也就是说从智慧医院,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个核心的“智慧”作为国家公立医院在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在信息化或者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间,必须遵循政策的标准去建设。

在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和“以评促管”。这个过程中内涵如何延伸,各个医院或者各个地方不同的需求,需要结合自身的特性去制定适合自己医院或地区的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石蔚人(副)院长

“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过,这一场疫情能够以这样的速度来推进我们的智慧化医疗的建设进程。”石院长在发言时说。确实,新冠疫情在给全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进度。

智慧医疗的开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在医院层面,分管各个院内业务的院长应该做好智慧医疗的政策学习,借助智慧医疗在推进医疗服务发展方面多做沟通,力求医院管理人员对智慧医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医联体方面,仁济医院南院肩负辐射长三角的重担,在智慧医疗背景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智慧医疗与医联体结合,在线上更好地实现医联体的转诊工作。谈及“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观念,石院长补充说:“‘以人为本’不是仅仅是以病人为本,也还要以‘医生’为本,以我们的医疗资源的实际使用者为本。”

最后,石院长肯定了线上会议的形式,鼓励医院的院长、主任积极参加线上交流活动,线上交流有利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医院优势学科的互相学习。

观看渠道

点击 《后疫情时期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观看

课程海报

健康界介绍

自2012年创立以来,健康界始终秉承“为了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理念,把医疗健康领域用户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展望未来,大健康领域将继续在多层次、多需求的常态中行进,短中长期的政策扶持将持续,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中,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健康界将继续以“融识 融智 融商”为运营思路,践行“品行 品质 品位”的服务追求,执行以下发展战略:

(一)坚持践行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为医疗健康事业传递知识、持续赋能,为健康中国事业助力。

(二)坚持以传媒原创为灵魂,以全网营销为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整合营销与社会化营销。

(三)在传媒业务的基础上,扩大对医学教育、创新成果转化、医院品质提升、县域健康促进、互联网技术开发等专业业务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确保长效发展。

(四)集团化运营,统一人、财、物的管理,便于资源的调配,打造综合服务的优势,释放乘法效应。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智慧医疗,疫情,北斗夜话,智慧医院,院长,互联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