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指在夏季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头3天),将中药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的一种外治方法,常常用于冬季好发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又称“冬病夏治”,也可用于治疗夏季表现为寒证或脏腑虚弱的病症。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
最佳的扶正气、强免疫、祛寒湿的“三伏贴”,对于预防流感和疫病其作用不可小觑!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此时机体阳气旺盛,腠理疏松,气血通畅,毛孔舒张,药性易于深达经络和脏腑。
此种治法结合了时间医学(三伏天)、针灸学(穴位和灸法),药学(中药)等多方面的优势,是“冬病夏治”、扶助人体阳气地最佳时间,穴位敷贴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每次成人贴敷2-4小时,儿童贴敷0.5-2小时为宜(可根据皮肤情况适当增加或缩减贴敷时间)。
共贴4次,每伏贴1次,每伏前1-3天为最佳贴敷时间。
三伏贴适应证
1、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哮喘,冬季发作的较重,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虚寒胃痛,便秘等疾病。
3、小儿疾病:增强小儿免疫力,调理脾胃功能较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4、妇科疾病:经常痛经、经期不规律、经色量质异常者。
5、风湿骨关节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关节炎等疾病,每到秋冬季节或天气变化容易复发或加重者。
三伏贴禁忌人群
①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
②严重过敏、瘢痕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③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咳嗽、哮喘发作期等)患者;
④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及孕妇。
贴敷后温馨提示
贴敷后局部皮肤或有轻度瘙痒灼热疼痛感,或起水疱,此为正常药效反应,揭去药贴后会自动消失。
水泡严重者可涂“湿润膏”等外敷药即可。
皮肤偶有色素沉着,过季即可消失。
若皮肤无反应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药物贴敷时间。
贴敷期间不宜吸烟、饮酒,不宜食用生冷、辛辣、海鲜及油腻食品。
不宜吹空调、洗冷水澡、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大量出汗影响药物黏度。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