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随着国家策略,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医政策,中医将迎来新机遇。但中医发展过程中仍有多种问题,原因是什么?又该怎么做?
需要重视三个方面:以医生为代表的中医适宜技术;以经营管理人才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以拓展患者流量为主的营销宣传。
本文来源:健康大河南
作者:中原健康网
2020年疫情,实践检验了中医,中医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中医走向了世界,世界了解了中医。这种共识已经渗入到中国百姓的心中。“简便验廉”的中医必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而中医馆则是中医发展在民间的最真切体现。随着疫情之年的国家策略,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医政策,也给中医馆的发展定了风向标,大势所趋,注定会为每一位中医药从业者提供诸多新机遇。
而在河南,中医馆基础相对广东和浙江而言,比较薄弱,这与历史原因息息相关。也于当地政策有关。但是在河南,中医馆发展速度并不慢。然而,河南的中医馆整体发展令人担忧。
中原医馆联盟经过多方面调查,发现中医在河南本地群众基础也非常好,但是中医馆之所以大部分亏损主要有以下原因:
01 众多中医馆投资人急功近利的心态
很多中医馆的投资者,都是想赚快钱的暴发户,他们从关联行业或者非关联行业赚到了快钱,于是匆忙把资金投入到大家都看好的中医馆,同时,这些快钱主义者,之前赚钱基本上也是紧跟国家政策,经验告诉他们,国家政策的倾斜,根据这个方向向前进,肯定能够赚钱。但是,这批投资人,一没有经验,二急功近利。这种战略上的错位,让这些投资人以做短期生意的思路介入医馆,结果可想而知。
02 众多医馆把90%成的财力投入到了医馆的房屋、装修、硬件上
很多投资人开医馆的时候,都想着办医院赚钱,看看一个个的公立医院,人满为患,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医馆一开业就可以坐等收钱,其实,大错特错。很多投资人几年下来赔钱数千万者也不少,太重硬件而忽略了医馆的软实力和营销宣传最终是死路一条。所以开医馆,在策划和调研阶段就要把自己的运营资金和资源合理分配。
03 部分医馆投资者,是小暴发户,其自身实力有限,禁不起亏损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得起失败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多数医馆投资人其实实力不是非常雄厚,经不起失败,而医馆发展是在失败中逐渐成熟的实体。
04 核心--中医师之痛
❶ 一方面,大医院的品牌不等于医生品牌
一般医馆都会从好点的中医院去请名老中医(多点执业)、退休中医坐诊,希望借助这些医生提高医馆的品牌信誉和治疗效果,带来更多的患者提升效益,想法虽好但很难落到实处。
医院品牌不等于医生品牌。中国的医生多是靠医院平台和职称活,被动服务患者,看多少病人,看什么病人,诊费多少,都是医院说了算,客源也是靠医院输送,诊断后医生跟病人也不再联系,所以医生养成的习惯是:从来不会主动关心和维系患者,即使行医几十年,也没建立医生个人品牌和知名度,更别说有多少客户积累了,一旦离开医院,就是自己开馆,也不一定能做好。
医院也防着医生把病人带出去,吃里扒外是很严重的事,现在多点执业放开了,但把医院病人带出去是一条基本红线,不能触碰,只有极少数真正的大牛医生可以无视医院这条红线。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医生是不敢得罪医院的,带出病人也是小心翼翼,毕竟呆在公立医院才是最有保障的。
同时,名医不好伺候。固生堂请了很多名医,上下班用专车接送,比伺候病人还难。医馆营收无非就是诊费、药品费、医技费这些,诊费可能全部被名医拿走,开方提成也要的高,请问,名医能为医馆创造多少利润?
❷ 开医馆,核心是疗效
但是,请过来的很多中医师,医馆恨不得把他们当成神来供着,“疗效”?什么是疗效,疗效=技术+服务+用心+跟踪。再好的医生,仅仅靠技术也不能保证疗效,能够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中医师有,但是不多,在医馆行医的很多外请中医,多数为走个过程,所以,即使心中的“大医生”也不能保证疗效,甚至很难保证疗效。 靠名医带来流量,从名医身上赚钱,很难,大部分结果是名医赚了钱,医馆亏了。所以,外行进入中医领域开医馆,一定要谨慎,有名医资源当然好,但也不能全靠这些,一定要想清楚你的立馆之本和核心优势,请名医无非是对你的核心优势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很难雪中送炭。
05 很多医馆定位不清,实力有限,却贪图大而全
对于患者而言,他们需要很明晰的标签,要清晰的看到医生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医生到底能够给他们解决什么疾病。很多医馆什么病都能看,医生是“神仙”,全科解决,甚至有一些中医诊所或者门诊,能够治疗诸多病症:癌症治疗,糖尿病调理,心脏病治疗,腰腿痛治疗等等,看着比医院的治疗范围都大,患者根本不相信。
这非常不好,中国老百姓已经不是之前的百姓,健康素养在逐渐提升,同时西医已经教育了中国百姓,分科,专注才能专业,专业才能担当患者的性命相托。什么都能看,什么都不能看,没有特色的医馆必将被患者忽视。同时,前期什么都做,所投入的人财物必然巨大,长期不盈利,结果可想而知。
06 部分医馆人是医生出身,自身局限比较大
部分医馆人是医生出身,自身局限比较大,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遇到一定的瓶颈,如果不学习和改变,就可能被竞争和淘汰。
07 技术重要还是营销宣传重要?
技术重要还是营销宣传重要?能够思考到这个问题的医馆人,已经是先行一步的医馆人,更多的医馆人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凡是开医馆者,一般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的,否则不会去尝试做医馆,开医馆,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
医馆自己的核心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医馆前期发展而言,更要命的是没有人流量的问题。医馆每天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当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而你的医馆每天需要支付房租和人员工资以及其他费用,但是,医馆却没有足够的人流量,心在滴血,每天都在巨亏,这样的思路不是经营之道。开医馆,要用抽筋式打法,集中优势人财物,把前期的重大成本投入到营销宣传上来,集合患者流量,让医馆人气旺起,这样,虽然前期投入多,但是之后的巨亏更可怕。
08 互联网医疗已来,为何你还还没有来
你的用户沉淀到了那里,你是否能够给你的用户互动,你的营销是否已能够给用户链接。当下已经是社群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沟通方式遍布每个角落,社群和私域流量无处不在,作为医馆,用户是核心,网络已经给你提供了各类用户沉淀和积累的办法,医馆必须要细心呵护用户,培养用户,汇聚用户,沉淀用户,然后把医馆的各类诊疗服务和医馆关联产品链接到这些渠道。核心:让你的患者用户存储在你能够掌控和联动的地方。
开医馆,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如果你不能接受新事物,那么你可能错失了很多机会。当下互联网+物联网,让世界连为一体,资源共享已经是大势所趋,更多的机会在网上,包括了采购和患者,潜在的患者无处不在,你需要用一定的方式和办法引流,引流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再难,也需要无网不胜,一网打尽。通过互联网的办法扩大自己的患者流量和资源优化。
09 投资人与馆长的错位
很多投资人不懂装懂,胡乱安插亲朋,外行指导内行,导致管理错位。而一些医馆之所以做的还行,一般都是投资人直接充当了运营人的角色,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自己到湖中游泳才能知道当下行情,遇到不妥,及时调整。
10 很多医馆产品单一,没有增值服务
其实最厉害的医馆是低价看病甚至免费看病,但是把健康食品、健康膳食、健康保健、医养结合起来的医馆。以疗效产生流量,然后把附加值开发的更厚、更广、更深,实现健康产业链条。
11 开放心态缺失,共享理念缺失,共赢思维缺失 中医行业的发展滞后,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医不够开放,合作意识差,格局不够大。如果我们医馆经营者能有共存共荣的开放心态,对一定区域内的行业发展一定是共赢的事。
杭州河坊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各家医馆根据各自的特色共同做大市场,做大需求端,自然分到的一杯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一些小城市,本来的中医氛围不够浓厚,医馆也寥寥无几,客户自然不会养成去医馆治疗与保健的习惯,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散落在城市的各个社区、街道的医馆如果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反而会刺激客户的消费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新项目的推进上,本来居民的认知和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加上可能还存在的质疑,如果有更多的医馆共同推荐,则很大程度会提升客户认可度,从而迅速的引燃当地市场。
12 对现场、现物、现时发生的数据的忽视
一个医馆的运营者,如果没有门诊量、复诊率、客户来源统计、中药饮片和其他商品进销存的数据统计,基本上只能靠直观感受来做预判,很难对下一阶段的运营决策作出相应的精准化调整。对目前运营情况是否良性,哪些环节存在较大问题,或者哪些潜在问题没有及时纠正等,都缺乏决策依据。所以,经营数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这些都漠视,那么你如何才能知道哪些医生能够留住患者,哪些医生的疗效好,哪些患者是需要你紧密跟踪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改正,哪些产品比较受欢迎,哪些产品需要调整。。。。。。
疫情之年,中医基础纵深到群众心中,2020年是中医馆发展的更高、更好之年。群众基础的进一步扩大,国家政策的继续加强,中医馆的土壤更好,这必将为中医馆人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希望。现在需要做的是重视医馆的三大方面:以医生为代表的中医适宜技术;以经营管理人才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以拓展患者流量为主的营销宣传。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来源:健康大河南 中原健康网
//编辑:文曲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