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去而复返?4个原因不容忽视

2020
06/28

+
分享
评论
医路前行的消化人
A-
A+
究竟什么是肠息肉,切了以后为什么还会复发呢?

不少人做完肠镜检查后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去年才把肠息肉切干净,今年复查肠镜又长了好多个息肉?

那么究竟什么是肠息肉,切了以后为什么还会复发呢? 

01

什么是肠息肉?

做肠镜检查时,观察到的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肠息肉。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肠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密切,超过80%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的,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及无蒂、表面不光整、直径>2cm的息肉癌变的几率更高。 

02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总结起来有主要有4个原因:

1、饮食和生活习惯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摄入不足的人,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和吸烟也是造成结肠息肉发生率高的因素。 

2、胆汁代谢紊乱

有研究显示,有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病史的人,由于胆汁的排出受到影响,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结肠息肉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概率明显升高。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道慢性炎性疾病

肠道长期存在经久不愈的慢性炎症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腹泻、肠道血吸虫病和肠结核等的刺激,会导致炎症性息肉的发生。肠道微生态紊乱也可能导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肠息肉。 

肠息肉切除后,如果上述原因没有改变,肠息肉就容易复发。因此,定期复查肠镜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肠癌术后、原因不明的长期腹泻或便秘、排血便或消瘦的高危人群。及时发现肠息肉将其切除,是预防肠息肉癌变的有效方法,所以赶紧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定期做肠镜检查吧!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炎症性息肉,肠息肉,原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