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6月27日,德国胚胎学家汉斯·斯佩曼出生。
斯佩曼(Hans Spemann,1869-1941)早年在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urzburg)先后获得了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的博士学位,然后留校从事教学一直到1908年。在那里,他为著名的胚胎学家西奥多·博韦里(Theodor Boveri)和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 )工作,这对他的科学兴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19年,他接受了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动物学教授一职并一直工作到退休。
斯佩曼对于胚胎学的研究是从对两栖动物胚胎的研究开始的。1928年,他通过蝾螈卵子的实验发现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可以在卵细胞内主导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斯佩曼早年利用婴儿头发进行蝾螈卵的结扎实验,证明早期胚胎的各个细胞核在发育能力上没有差别;之后他和他的学生又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一系列试验,发现两栖类动物原肠胚胚孔的背唇能起“组织者”的作用,除去自身向一定方向分化外,还能诱导邻近的外胚层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共同形成由脊索、肌肉、神经管组成的中轴构造。
斯佩曼的发现为实验胚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当时他将此现象称为“组织者效应”(oganizer effect),现在则称为胚胎诱导(embryonic induction)现象,而如今诱导的概念已渗入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因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过程,斯佩曼获得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还成功地将一个刚受精的蝾螈卵一分为二,并从每一半中都培育出了一个正常的蝾螈胚胎。在做了更多的研究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胚胎的细胞是在某一点才开始分化的。由此,他提出了“克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此概念。
-END-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