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突发颅内积气典型案例分享

2020
06/28

+
分享
评论
麻醉MedicalGroup
A-
A+
围麻醉期突发颅内积气典型案例分享来了,赶紧来看看吧!

提到颅内积气,很多人可能都很陌生,甚至认为这怎么可能发生。然而,在围麻醉期确确实实就有这样的风险存在。在后颅窝开颅术时采取坐位时,由于手术有可能使空气残留在颅内,因此最常发生颅内积气。

患者,男性,39岁,体重72kg。术前诊断为桥脑小脑角肿瘤。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前检查及各项生化检查均无异常。拟坐位下行肿瘤切除术。

注意!除了坐位手术,余无异常。

麻醉前生命体征正常,上午9点开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顺苯磺胺阿曲库胺20mg、舒芬太尼50微克、丙泊酚150mg。气管插管顺利,插管后患者血压125/78mmHg,心率86次/分,SpO2 100%。

注意!这里的血压数值似乎过于正常,因此需要增加稳定循环的详细介绍。

诱导插管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顺利。

注意!颈内静脉置管时,要严防空气进入。在管理过程中,也要严防空气进入。虽然正常情况空气会随着血流返回心脏,大大降低了栓塞的可能,但进入静脉内的气体也会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直接进入颅内。比如,清醒状态下,患者猛烈吸气和咳嗽。

常规摆坐位,行桥脑小脑角肿瘤切除。

注意!再提坐位。

术中给予过度通气、脱水等常规降颅内压处理,手术前期以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后期以吸入七氟醚+泵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注意!前面提到,不同于其他体位的是,坐位的静脉引流一般都很好,不需要过度强调降颅压。

术中出入量基本平衡,手术顺利,手术结束前20分钟开始排出七氟醚,至手术结束时检测患者呼出七氟醚浓度为0%。

手术结束时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约500ml,呼吸频率14~ 18次/分;左侧瞳孔直径4.5mm,右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可以看出,麻醉结束时检测瞳孔的重要性。

手术结束约10分钟,患者呼之可睁眼,嗜睡,进一步观察15分钟后患者意识水平下降,呼之不睁眼,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注意!目前的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大多为短效,出现这种深度嗜睡,应警惕中枢高度抑制的可能。

带气管导管送放射科行CT检查,提示第三脑室大量积气,约30ml,遂返回手术室局麻下行闭式引流术,顺利。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回重症医学科。3小时后患者意识水平恢复良好,拔气管导管,预后良好。

术毕多次转运患者,各种风险成倍增加。因此,重在预防!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颅内积气,气管导管,麻醉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