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加挂广州市增城区石滩医院,以下简称:石滩医院),建于1958年,到今年62年的“老牌”乡镇卫生院,在“新时代”更加发光发热,以优异的品质服务着自己的一方群众。近年来,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更是相继斩获了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达标单位三项“国字号”荣誉,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典范。
近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在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指导下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我先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创新示范中心”活动(以下简称:“赢领计划”)。该项目由阿斯利康公益支持,旨在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创新举措优的创新示范中心。为此,《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特别采访了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人生。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人生
谈起石滩医院的改变和成绩,陈人生表示,这样的成绩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社区医院”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开展。
看清自身定位,“错位发展”是关键
说起医院的建设工作,陈人生坦言:“乡镇卫生院体量小是发展的‘痛点’,但体量小并不一定完全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服务’是乡镇卫生院提升竞争力的突破口,群众的信任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根本,石滩医院一直把提升群众信任感、获得感作为全院上下努力的重点。”
得益于区卫健局及历届医院领导班子的对医院建设的重视,石滩医院有着较为深厚的自身积淀。在乡镇卫生院的评选中,这是不多见的优势,也是石滩医院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石滩医院总占地面积40亩,业务用房面积1.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40张,新住院大楼扩建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将于今年底完工,医院建筑面积将增加107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总床位规模达到300张。2019年门诊量31.69万人次,年住院7200余人次。
陈人生介绍,在医院的建设中,专科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是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秘诀。近年来,石滩医院诊疗科目不断完善,包括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呼吸、心血管、消化和神经内科)、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病科、结核病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临终关怀科、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等,不断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虽然地处医疗资源不算丰富的广州增城东南部,但也面临着大医院包围的“尴尬局面”。陈人生表示,“‘错位发展’借助大医院的强大技术扶持力量,是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之道,石滩医院的眼科通过这个策略在区域内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各项技术已在区内处于领先水平。其实,大医院对于一些小专科的重视程度远没有一些重点科室高,乡镇卫生刚好利用这一点来发展特色专科,达到‘错位发展’目的。再加上广州的交通状况较为拥堵,如果日常诊疗技术达标的话,群众就会选择在乡镇卫生院就诊。”
值得一提的是,石滩医院正在创建基层版胸痛中心。通过请“专人”做“专事”的方式,从大医院引进专业人才创建胸痛中心,陈人生对胸痛中心的创建有很大的信心。记者了解到,石滩医院的胸痛中心主要任务包括,快速对胸痛病人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疾病,按照诊疗规范快速溶栓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做介入手术治疗,抢出宝贵的先机和时间。胸痛中心与大医院的合作是一体化的,建立了快速会诊和救治机制,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陈人生来说,错位发展及能力提升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是:“过去,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都可以解决了,并且可以和广州的大型医院共处,甚至是借助大型医院的力量壮大自己。”
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陈人生对于医院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对于人才培养、科室发展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思考。
记者了解到,除了购进16排螺旋CT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多普勒彩超诊断仪等设备的引进。在专业技术队伍方面,石滩医院也是相当“充裕”,全院编制238人,其中高级职称就有27人。在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上有着丰富经验,对疑、难、危、急、重病人的救治有了一定的突破。此外,在中医中药服务各方面,开展了正骨科、中医治未病、针推等中医特色专科,中药房配备中成药63种、中药饮片408种、中草药颗粒151种,设置了独立的中药房和煎药室,开展了中药饮片、针刺、推拿、艾灸、拔罐、刮痧、正骨、小针刀、牵引等九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广东这个中医大省,发挥好中医药优势陈人生对此非常看重。
陈人生表示:“乡镇卫生院是全国健康守护的第一道关口,打造‘医疗服务的闭环’可以有效缓解乡镇患者就医的压力。如果基层不‘强大’,分级诊疗无法实施,上级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不足。比如新冠疫情的筛查与发现,对于疑似确诊患者转诊如何安排,这些问题在基层卫生院能更好的处理,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医院床位紧张,防控紧张的局面。”
以往,居民们去市中心的大医院就医,往往要跑好几趟。自从石滩医院打造了自己的“医疗服务闭环”后,患者的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等都可以在石滩医院完成就医,只有特殊治疗及检查需要在市中心大医院进行,与大医院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转诊。在大医院病情稳定或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回到石滩医院完成后续治疗,还可以继续享受大医院的治疗方案。
对于广州这样的超级城市,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床位压力更为重要。这样的“双向转诊”模式,为医院及患者都带来了便利。大医院的周转率提高了,重症患者可以及时收入院,医疗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
患者减少了路程的奔波,在石滩医院就能享受同质化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住院费用也降低了,陈人生告诉记者,在大医院就诊,起付线、报销都比乡镇卫生院要高一部分。在家门口看病,不仅节约了路程,而且也会节省诊治费用。
拒绝“花里胡哨”,医院发展重在清晰规划
陈人生认为,“医护人员要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价值’要从思考和实干中才能生出来。每一位科室主任都要写自己科室发展规划,不用写‘花里胡哨的’,啥能做,啥不能做,打算做啥,需要啥支持写清楚就行。对新设备购买规划,每个专科的建设投入,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都要有细致而清晰的规划。”
虽然已经荣膺“国字号”荣誉,但陈人生对医院的发展还有很多想法。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下一步将重点在信息化上加大投入。尤其是信息化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管理的应用以及公共卫生与临床的信息互联互通方面要有所突破。陈人生还表示,“随着全国临床路径种类的不断增加,必须依靠信息化支撑,通过不断质控,更好地提升应用水平,否则会继续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临床路径的推广阻力也会增加。”
医院发展离不开人才,陈人生坦言,“目前,人员编制数量不足是遇到的较为迫切的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医院门诊量增加等任务,有时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较为密集的倒班。”除了引进人才,内部人才的选拔标准也是陈人生关注的重点。人才首先是思想、道德,其次是职称、学历、专业能力等。例如,石滩医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是由临床医生带队的,作为家庭医生的业务带头人,必须思想、业务双过硬。
在诊疗模式上,医院将进一步发展远程会诊平台,与大型医院合作,使当地群众可以快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尤其是疑难危重病、传染病的诊治。
随着医改的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的管控会更规范,仅仅围绕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健康管理有黄金,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重拾人民群众的信赖,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存之本,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能力,很难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更难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看门人”。
陈人生说:“下一步,在医院管理、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更要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曹秋香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