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突发食管异物的典型案例分享

2020
06/26

+
分享
评论
麻醉MedicalGroup
A-
A+

麻醉期间的食道异物,不容小觑。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这个并发症,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重视,我们找出具体病例分享给大家。相信通过对病例的了解,今后工作中能够从容应对围麻醉期突发食管异物。

49371593079668636

病例1

6岁男性患儿,体重27kg,以“持续性鼻塞、打鼾伴张口困难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体格检查: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无异常,遂择期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可以看出,除了有无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气道通畅的问题需要注意外,其他似乎都很正常。

患儿入室神志清楚,心率90次/分,血压118/60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123g/L,无麻醉前用药。

麻醉处理:由一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麻醉医生和一名实习医生共同完成麻醉。这种人员、技术搭配也是教学医院合理的搭配。

44841593079668846

麻醉诱导及术中情况:完善各项常规监测,开放静脉输液。依次静注咪达唑仑1mg、芬太尼50微克、顺式阿曲库胺6mg和丙泊酚60mg诱导,应用5.5F导管顺利气管插管。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未放入牙垫。固定导管后,IPPV控制呼吸。吸入1%~ 2%七氟醚及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因手术对肌肉松弛要求不高而未追加肌松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1小时,手术结束前停用麻醉药。

手术结束后应用小儿吸痰管分别吸尽气管和口腔内分泌物,并取5ml注射器的针套外裹以胶布做牙垫置入导管旁。需要注意的是,并未用胶布固定牙垫。并且,虽然我们经常自制注射器牙垫,但其安全性有待商榷。

80031593079668988

问题的关键来了:5分钟后患儿出现咳嗽、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但未睁眼,麻醉医生指示拔出气管导管,暂不取出牙垫。由实习医生继续面罩给氧,氧饱和度在95%以上。5分钟后患儿完全清醒,可睁眼及回答问题,麻醉医生此时欲取出牙垫却未发现。检查手术台周围及医疗垃圾桶均未发现,观察患儿呼吸平稳,脱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8%以上,询问患儿未诉明显不适。

考虑到牙垫极有可能掉入器官,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丙泊酚40mg后,由五官科医生行食管镜检查,结果在食管中段发现牙垫并顺利取出。患儿渐清醒,观测

生命体征无异常15分钟后送回病房,嘱继续心电监护、吸氧并禁食2天,2天后随访患儿进食及下床活动均正常。

64951593079669135

病例2

77岁男性患者,因“胆囊结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常规诱导麻醉,由一线麻醉医师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术。手术顺利,停止各种麻醉药物的使用。

65481593079669212

问题的关键来了:解开口角固定胶带发现患者门牙缺失,检查口腔未发现缺失的门齿。询问实施气管插管术的一线麻醉医师,诉不确定患者麻醉前是否存在门齿缺失。实际工作中,可能很多时候并没有人去注意这颗牙的问题。这里暴露了,术前访视不足以及无术前讨论及相应预案的问题。

请内镜医师会诊,在内镜下于食管中段发现一牙齿,取出顺利,停麻药后,患者意识恢复平稳。告知患者家属门牙不慎脱落,家属诉术前门齿本是松动,表示理解。还好理解了,万一碰到不理解的呢?

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意识及生命指征均正常。

88571593079669300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样本不该发生的病例,是否能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和重视呢?我们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预防食管异物

老年手术患者的义齿要严防脱落,全麻前应取下,义齿松动者更应警惕脱落而误入食管;教育儿童及其监护人,在手术患儿麻醉前后不要将各类物体放入口中玩耍。

2.重视医患沟通

临床工作中存在大部分患者对突发食管异物重视程度不足,对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及后果认知不足,因此我们要重视医患沟通,并且根据每个患者个体情况详尽告知相关病情、手术预案出现并发症概率及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麻醉期,食管,异物,牙垫,麻醉,患者,病例,患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