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无界限,临床试验需谨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能够感染不同年龄的人群,并且导致高危人群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6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800万例,死亡超过43万例。
当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得开发疫苗变得尤为紧迫,目前有上百种疫苗管线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国外部分疫苗显示临床研究可以 100%的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然而,鉴于目前尚未有任何针对人相关新冠病毒研发成功疫苗的先例,加上新冠病毒表面及结构蛋白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新冠疫苗的研发最终能否成功,仍是未知之数。
因此,亟需其它新型的疫苗研发策略作为补充。
2020年6月21日,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尹秀山教授团队协同拜澳泰克生物医学集团,吉林大学焦虎平教授团队合作,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 上发布了未经同行评审,文章题目为“Engineered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new vaccine platform for COVID-19 ”的研究,报道了新型的干细胞疫苗的策略,全新角度证实了干细胞疫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对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并对很多尚没有疫苗的病原体进行疫苗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该新型干细胞疫苗平台已经申请国际PCT专利。
目前针对疫苗的研发管线主要分 5 大类:减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疫苗,DNA 疫苗,RNA 疫苗和蛋白疫苗。这五大管线各有优劣,针对新冠病毒,全球目前 5 类疫苗集体推进,如我国处于临床领先状态的腺病毒介导的 DNA 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
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的异源性回输的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把新冠病毒结构性蛋白进行过表达,让间充质干细胞变成一个病毒蛋白源源不断生产的微工厂,达到模拟病毒感染的效果,经过小鼠皮下和肌肉注射后,在短短 20 天后进行血清 ELISA 分析,就可以成功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抗体。同时可以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多种新冠病毒结构蛋白的多重修饰,达到鸡尾酒式效果,大大提高干细胞疫苗的成功率。
鉴于目前绝大多数病原体尚无有效抗体,提示目前存在的五大疫苗平台的局限性,干细胞疫苗这种第六种疫苗平台的成功建立,为今后疫苗研发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本研究中,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刘军花为文章第一作者,吉林大学焦虎平教授团队参与并指导了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20.163030v1
— END —
干细胞者说
-科普 情怀 责任-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