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十大常见癌症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两大类。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若属早期会辅以电疗;至于非小细胞癌则按组织学类型再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除早期肺癌病人能透过手术切除肿瘤外,晚期肺癌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可是患者的存活期不太理想。幸而,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香港治疗肺癌的选择增加,令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增添希望。
患者确诊时多属晚期 治疗选择有限
肺癌的病症包括持续咳嗽、咳血、气促及声音变得沙哑等。倘癌细胞已扩散至其他身体部位,患者便可能出现与转移部位相应的病征,例如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因为大部分患者于确诊时病情已届中、晚期,未必能以手术根治肺癌,以往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早期肺癌即肿瘤仍局限于肺叶内,如患者身体状况理想,医生会为其进行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至于晚期肺癌则主要透过药物进行全身性(或称系统性)治疗来控制病情。
癌症免疫治疗 为患者开辟另一出路
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会出现某几种基因突变,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标靶药物作第一线治疗。若肿瘤没有这些基因变异,以往患者便只能接受化疗。自癌症免疫治疗面世,对于肿瘤没有基因变异的个案,医生一般会建议对肿瘤进行PD-L1蛋白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使用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作为第一线治疗方案。
癌症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重启免疫系统辨认和清除癌细胞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侦测出癌细胞并予以攻击,但当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免疫细胞上的PD-1蛋白结合,免疫系统便彷佛被催眠,无法辨认出癌细胞而任由其在体内增长。癌症免疫治疗就是利用药物阻止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免疫细胞上的PD-1蛋白结合,作用可比喻为唤醒被催眠的免疫系统,使其恢复辨认和攻击癌细胞的原始力量。」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与传统化疗不一样,主要为疲倦,大致上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他相对少见的副作用为甲状腺素分泌过高或过低和非细菌性的肺炎。
治疗越趋成熟 ,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希望
目前,癌症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上的应用已日趋普遍和成熟。根据国际癌症治疗临床指引(2), 对于那些在接受第一线化疗后病情仍然恶化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论其肿瘤组织学类型,是否曾经进行PD-L1蛋白水平测试或PD-L1蛋白水平的高低,仍然可以透过单用癌症免疫治疗作第二线治疗,以遏制病情恶化。这诚然为更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希望。
患者确诊患上肺癌,心情难免感到沮丧;要是得悉病情已届晚期,对患者而言更是双重打击。但近年晚期肺癌的治疗发展迅速,不少患者先用现有药物作疾病管理,之后当病情恶化后又会有新的治疗方案面世,协助患者对抗癌症。
希望癌症患者不要对病情感到绝望,只要积极面对,路常在,希望也常在。
香港唯安医疗温馨提醒:文章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遵从医生等医疗专业人士意见或指导。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