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尿液化验,很多人会对自己有“血尿”或者“尿潜血阳性”非常在意,但对于尿蛋白的结果却不甚重视。事实上,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也是肾脏病治疗的重点,绝不应该忽视。
以下是有关于“蛋白尿”的一些常见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既普通又重要的肾病指标。
什么是蛋白尿?
肾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当全身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后,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
而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经过肾脏的选择性滤过和重吸收以后,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小分子蛋白,尿常规的蛋白定性试验是检测不到的。当尿蛋白排出量超过150mg/天,或尿蛋白定性实验为阳性时,即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导致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尿蛋白量越大,肾损伤就越严重。
如何发现蛋白尿?
临床上常用又简单的方法是尿常规检查,通过干化学法进行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限,常常会受到尿液浓度、PH值或尿中其它成分的干扰,因此尿常规仅作为蛋白尿的初步筛查。
为了进一步确定蛋白尿的诊断,需要进行尿蛋白的定量检测。主要的尿蛋白定量方法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随机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定量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肾脏病情,以及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尿蛋白阳性,就一定存在肾脏病吗?
持续性的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标志。但是,某些特殊情况下,没有肾脏病变的人也可以出现蛋白尿。
1. 生理性蛋白尿:有些健康人在发热、剧烈运动、脱水等情况下也可出现蛋白尿,常为一过性的,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2. 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主要和肾静脉受压或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直立性蛋白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
3. 溢出性蛋白尿:由于血循环中存在大量某种蛋白质,超过了肾脏重吸收的极限而出现的蛋白尿。比如说多发性骨髓瘤的轻链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症产生的肌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后血红蛋白尿等。
4. 假性蛋白尿:尿液标本受到其它体液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假阳性。
检测尿蛋白,怎样留取合格的尿液标本?
基于上述尿蛋白检测的一些可能影响因素,留取尿常规标本时,有以下这些建议:
○ 留取清洁中段尿;
○ 建议留取晨尿标本,避免因饮水过多稀释尿液而导致假阴性;
○ 检查前一天,需避免激烈运动;
○ 建议避开急性感染期和女性月经期。
蛋白尿有症状吗?
值得关注的是,少量甚至中等量蛋白尿的患者,通常并没有任何症状。
当进展到大量蛋白尿时,由于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过多,导致了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下降,身上或者脸上可以出现浮肿。
尿中泡沫增多,是不是就代表存在蛋白尿?
其实正常人在排尿中也会难免产生一部分泡沫,原因是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尿液张力变得较强,因此会冲起泡沫。
另外,如果喝水较少,或者小便时角度和速度的差别也会产生一些泡沫。
所以,尿液里带有泡沫,和是否存在蛋白尿并没有绝对关系。但是,对于有蛋白尿的人,多数情况下尿里的泡沫会有所增加。
所以,当您发现自己尿里泡沫多了,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做尿常规检查。尿液化验会很快地告诉您,是不是有蛋白尿了。
筛查发现蛋白尿,该怎么办?
正如前面的介绍所说,蛋白尿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疾病,所以建议尽早到肾脏内科就诊进一步评估。
如有必要,医生会进一步完善尿蛋白定量、血液检测、还包括肾穿刺病理学检查,帮助明确蛋白尿的原因,以便尽早治疗,改善肾脏的预后。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定期筛查尿蛋白?
建议普通人群每年查一次尿常规或者随机尿蛋白定量,来进行蛋白尿的筛查。
以下重点人群,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则需要更为密切地关注尿蛋白情况,保持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
○ 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高尿酸血症患者
○ 肥胖人群
○ 妊娠期女性
○ 老年人
○ 既往尿化验曾发现蛋白尿或(和)血尿的人
○ 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