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急”发文!15个指南强化医共体“共”的能力

2020
06/20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试行)等15 个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推进医共体及慢病医防融合建设工作,打造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协调保健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形成慢病的防、治、管、教的整体整合体系,向辖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同质化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防控和医疗管理相结合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危智盛是制定此次文件的参与者之一,他认为,“《通知》的发布,重点在夯实县、乡、村三级分管的闭环管理完善工作。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平战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医共体内部实行总院调控,这对于未来防控体系的搭建有重要意义。例如,‘医防同向’激励,就是防控和医疗管理相结合,也呼应了《通知》中给出的早预防,治未病的重要指示。”据危智盛透露,广东省卫健委也在密集的制定配套“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指南,将很快出台。

其实,早在2019年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3月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省中医药局制发《关于做好2020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上两项政策文件,都表示出广东省卫健委的坚强决心,将会同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工作的改革力度,不断强基层、强县域、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15931592608277523

此次《通知》的下发,正是对此前两项政策文件的进一步细化,旨在落实放、管、服,理清三方权责,实行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唯一法定代表人,县域医共体内一盘棋运作与发展。落实“整合型”,防止将县域服务体系“碎片化”,偏离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

《通知》明确,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将医疗服务能力较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帮扶工作基础较好的54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其中37家三甲综合医院帮扶57家县级人民医院,17家三甲中医院帮扶21家县级中医院,全面带动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21年,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动3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成为紧密型医联体。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特彬强调,“《通知》当中,对于帮扶工作纳入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这实际上是加强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共体医院的协作,大型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都是县域医院迫切需求的。绩效考核纳入帮扶工作也将更进一步带动三级医院的积极性,让帮扶工作更有成效,防止出现一些三级帮扶医院‘人浮于事’不作为的情况。”

记者也从危智盛那里了解到,虽然像“连南人医”这样被三甲医院帮扶实现飞跃的医院有不少,但三甲医院帮扶县级医院一定不能“走过场”,下级单位迫切需要新鲜的知识、能力,上级医院的力量既是帮助,也是希望,只要是下去帮助人家,就一定要用心!

突出加强医共体“共”的能力

此外,《通知》 15项内容的落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为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要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由县级政府牵头,编制、发展改革、医保等部门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组织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协调推进人事、薪酬、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各项改革措施。

危智盛对此表示,“医共体建设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包括人事制度、资金调配、政策扶持等。其中,县卫健局是医共体最直接的管理者,通过县卫健局把医共体内部权责划分清晰,可以使医共体更高效地运转,防止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县里面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也要大力配合,因为医共体内部人员都是统一调配,如果出现人力不足、编制不足的情况,就会使医院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医护人员编制没有保障,工作积极性也会下降。”

记者梳理发现,《通知》涉及“慢病管理”“双向转诊”“组团式帮扶”“医疗质量”“药械统一”“消毒供应中心运营”“急救体系闭环”“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信息化统一”“心电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肿瘤综合防治”“治未病中心”15项具体内容,但大方向主要是医共体内部的“统一”办法和标准,重点突出加强医共体“共”的能力。

70811592608277656

“没有发布《通知》之前,医院内、医共体内各部门质量控制独自为伍,一个单位一个样,一个科室一个样,都是碎片化管理。此次《通知》强调要成立专门的质控部门,这一举措既实现了医共体内部质量的大统一,对于未来的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指导意义。”危智盛说到。

在加强建设“共”的方面,首先,广东省采取统一行政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工身份、投入保障保持不变,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不变,其法定代表人可由牵头医院负责人担(兼)任。其次,统一人员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由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牵头医院拥有对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命权。

刘特彬说到,“政府对医共体既要监管,也要兜底。有些医院虽然高速发展,但发展中背负的债务也要解决,医共体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信息化是医共体联动的主要抓手,也要大量资金支持。这里还涉及到对县、乡、村三级单位人员的激励和扶持,如何提高他们的技术、院感、诊治水准都需要及时的和政府沟通请求帮助。”

医防融合落在“三医联动”上 

记者看到,在统一财务管理方面,要去区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财政投入资金及时拨付县域医共体,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为加快推进医共体内部同质化,也统一了质量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环境卫生、医疗废物等管理执行统一标准,牵头医院承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统筹使用医共体内部床位、号源、设备,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对此,刘特彬表示,“‘同质化’要想做好,就要对医共体内部成员单位进行全方位摸底,从学历、能力、经验多方面系统考核,因人而异进行专门的培训。比如,有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做一些微创手术,我们就重点培训他们这些内容,一切标准按照县医院来培训,让更多的普常见病患者留在家门口。”

此外,还提到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推行以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步理顺医疗卫生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

刘特彬认为,“《通知》的发布,对于医防融合最大的利好是落在‘三医联动’上,医保资金的管理与拨付是医共体真正的‘指挥棒’。资金总数在那里,怎么用都要精打细算,也不能马虎和作弊,可以让医共体内部的每一级单位都认真对待患者,特别是慢病管理,只要不加重,不出现并发症,不仅对患者有利,医共体内部节省下来的这一部分资金还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通知》在医防融合的利好也体现在几大中心的建设上,这对于医疗资源整合有着更详尽的规划。把‘防’放在首位,对于肿瘤中心、慢病管理中心《通知》中都有明确的规划。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乡镇也起到推进作用,15个‘方针’各不相同,但互相支持,各有体现,真正促进了医共体内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危智盛说到。

责任编辑:梅志

审核:曹秋香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共体,指南,加急,县域,医院,通知,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