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黄”,还是男生“黄”?为啥内裤天天换洗,裆部还是脏?
今天聊一个尴尬又不失日常的问题:每当洗内内的时候,裆部总是重点搓洗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高危区,所有的脏仿佛都存留在这里。
最近在帖子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内容:
关于男生,男生吐槽自己的室友,从来没见过室友洗内裤,就算洗了,也是把内裤和袜子一同丢在洗衣机里面,然后就在搭在床头随便晾。很多时候就随便抓一条穿,潮湿的、穿过的也不在乎,随手拿。 关于女生,女生吐槽自己的室友,有一天睡觉时,上铺突然“天降白色物”,拿起一看,是上铺的内裤,仔细一看白中带黄,黄中带血,还有上面半掉不掉的卫生巾。 于是大家在这种极端个例面前,开始比较男生的内裤脏还是女生的内裤脏。当然啦,我们今天不拿极端案例来展开说明,毕竟这两个案例,内裤都挺脏的,无法比较。 那来说道说道,在普通情况下,到底是男生“黄”,还是女生“黄”。
比如说内裤上面的粪便,有微生物学家做过研究,一条脏内裤平均会携带0.1克粪便。而一克粪便中含有1000万个病毒、100万个细菌、1000个寄生虫包囊和100个虫卵。 其中,粪便里边还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菌,即使正确清洗、晾晒,也不能完全被杀死。 一般来说,男生内裤残留的大便可能要比女生多些,毕竟男生的肛毛太容易沾到,不容易擦掉。 再比如尿液,女生上完厕所一般会擦一擦,保持干燥清洁;而男生一般就抖一抖,这多多少少滴到内裤上。 男生“黄”VS 女生“黄” 男生 一般情况下,男生内裤上残留的最主要的还是大便和尿液,以及少许前列腺液(每日分泌量约为0.5~2ml)。 但如果受到性刺激,还会分泌尿道球腺液。再比如,遗精、漏精的时候,内裤上还会有精液残留。 以及“大战”后,如果只是简单擦擦而不洗,不止会有精液,还会有汗液和女性的宫颈粘液残留。 有包皮的男生,还会经常分泌包皮黏液,如果不及时清洗,还会形成包皮垢。 女生 女生内裤上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则比男生要丰富得多。 最常见的就是白带了,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所以经常会有黏糊潮湿感,非常不舒服。 还有来姨妈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侧漏,内裤还会染上姨妈血。所以,女生的内裤每天都要换洗,不能堆积。 这样看来,女生的要更“黄”一些。但是如果内裤经常不换洗,或者清洗不到位的话,就算是男生,也是很“黄”的。 实际上,谁的内裤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勤洗勤换,才能保障私处健康。但是,洗内裤又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
有调查显示,80%的妇科疾病反复发作,与内裤相关。穿了一天的内裤,有各种排泄物、分泌物和致病菌,其中分泌物大多是蛋白质成分,如果不及时洗,就会成为一个无时无刻在繁殖的“细菌窝”。 之前,有位女孩就因为一个月不换内裤而患上外阴癌。所以,为了私处健康,一定要勤换洗内裤,而且最好随换随洗,别隔夜! 但,就算每天清洗、晾晒内裤,也无法完全把细菌杀死,穿久了还会发黄变硬。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白带中的蛋白质成分,很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更容易感染妇科炎症。 因此,对健康人而言,内裤如果经常穿,那么半年后就该扔了。还未穿够半年,但若内裤已经出现变形污渍洗不净时,也得立马换新。 为啥内裤天天换洗,裆部还是黄? 内裤变硬,主要和清洗摩擦以及太阳的暴晒有关。不管是穿着还是清洗都会有摩擦,而这种外力会导致那块棉布上的细小纤维断裂、脱落,最终失去原来形状而变形。暴晒容易造成内裤裆部的棉织物老化,从而越洗越干硬。 至于内裤发黄,则主要还是跟内裤上的残留物有关。残留在内裤上的尿液有一定的酸碱性,一般都会带点黄色,沾到内裤上就会留下痕迹。 还有姨妈血,沾到内裤上如果不及时洗,就会留下或淡或浓的痕迹。还有白带,里边有很多乳酸菌,乳酸菌氧化就会变黄。对于这样的内裤,就一个字——扔!
内裤和袜子能混在一起洗吗? 一般情况下,是当然不能、最好不要的!除非满足以下条件: ①有自己专用洗衣机; ②保证内衣能及时晒干; ③身体素质正常,免疫力足够强; ④生殖器和皮肤没有出现不适和异常。 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并且这样看来还是挺麻烦的,所以尽量不要让内裤与其他衣物混洗。尤其是有脚气、脚癣等足部疾病的人,混洗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一定要分开清洗。 内裤该正着晒还是反正晒? 对于贴身的内衣裤来讲,最好正着晒。因为翻过来晒容易沾染上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如果再赶上糟糕的天气,风沙漫天,那可能就得再洗一次了。 另外,贴身的衣物干了以后,最好马上收起来,反复抖抖。不要一晾就是三四天,在空气中暴露太久。
内裤发黄,可能预示某种疾病 一般来说,女生白带发黄,首先要考虑炎症的发生。如果长时间发黄,并且有异味,就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宫颈等炎症了。 如果还有瘙痒等情况,就要考虑阴道炎了。 对于男生来说,要考虑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如果不仅黄,还有褐色出现,那么去相关医院部门检查一下,总归没有坏处。 毕竟,内裤不只是检测是否干净,更是显示人体生殖器官的健康与否。 所以,勤换洗内裤,不要怕麻烦,更不要偷懒,让病菌远离自己。
资料综合:搜狐网,新浪网新闻中心,中国家庭医生等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