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正值夏初,
气温升高,蚊虫滋生。
除了继续防护新冠肺炎,
夏季的这些传染病
也要注意提防:
一.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毒经胃肠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这种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一开始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然而一旦病毒入侵,可能很快就会导致神经性肺水肿,严重可致命。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每年4-7月是手足病的主要流行季节,需注意预防。
如何进行预防?
(1)肠道病毒71型疫苗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发生。
(2)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
(3)吃熟食,不要吃生冷食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
(5)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通风,勤晒衣被。
(6)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7)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8)患儿的衣物及时晾晒或消毒,粪便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二. 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以皮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水痘传染性强、起病急,易引起暴发。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最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痘起病较急,前期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型分布,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可以据此和手足口病相鉴别。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但可继发细菌感染、肺炎、脑炎、肝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如何正确护理?
首先要注意消毒与清洁: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玩具、餐具等,进行洗、晒、煮等消毒。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其次要定时开窗通风,也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
另外,要避免用手抓破疱疹,尤其面部痘疹,避免引起化脓感染,所以及时修剪孩子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再次,密切关注病情,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如何预防水痘?
预防水痘的最好途径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主要接种对象是12月龄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一般接种2周左右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已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在入学前,可根据医生建议或说明书接种第2剂次水痘疫苗。不推荐已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
三. 猩红热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每年4-6月、11月-次年1月是流行季节。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早期的症状并不典型,如发热,扁桃体充血、肿大伴脓性分泌物,咽峡红肿、咽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有明显脱屑或片状脱皮。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咽峡炎、皮疹症状。
如何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常见感染人群为幼儿和学生,与他们密切接触的家长和老师也属于易感人群。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成年病例,所以成年人也需要提高警惕。目前无有效疫苗。
1、卫生习惯:教育和培养儿童勤洗手,规范洗手,平时不用手指直接接触口鼻。
2、经常通风:空气质量良好时应经常开窗通风。
3、避免接触:流行季节,儿童应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不佳的公共场所。
4、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
5、就医隔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表现,应立即就医,早诊断。家庭隔离或住院隔离至痊愈,病人使用的物品需要消毒。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