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医生老爸是种怎样的体验?

2020
06/18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有个医生老爸是种怎样的体验?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吧!

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有接近 45%医生的伴侣

同为医护人员

在夫妻都是医护的情况下

大部分医护爸爸

总是希望孩子尽早独立

这些医生爸爸:他们可能记不住孩子读几年级,班主任叫什么,最好的朋友是谁,但他们永远催促孩子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们不太希望孩子黏自己,更愿意放手让孩子多做多尝试,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就是这么督促自己的……

作为医生爸爸:他们深得放养式育儿的精髓,在小处习惯性地说“多喝热水”,在大发展上,他们“爸气十足”。

临近父亲节,我们采访了4位医生爸爸和孩子,想了解一下,有个医生爸爸是种怎样的体验?

“爸爸总是催我独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陈德招

大女儿 溪宝 6岁

在大女儿即将来到人世前,陈德招似乎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她的独立:因为夫妻俩都在医院工作,妻子的产检也没多 陪 ;总是鼓励妻子多上班,多走动,能顺产;夫妻一起上下班,下班却因为他的手术不固定,有时会忙到晚上八九 点 。

33941592475475738

陈德招和两个孩子

妻子出现宫缩临产的那天清晨,他淡定地叫妻子先去洗个 澡,像往常一样一起去医院,然后带着她到产房门口坐着, 告诉她:“别紧张,在这等我,我先去查个房。”“ 医生 这个职业就是这样,而且我们又是双医护家庭,希望孩子能快点独立。”陈德招说。

大女儿溪宝也习惯了爸爸的“放养式育儿”,在爸爸面前总是很独立,6岁的她可以自己吃饭、洗澡、睡觉,也不会黏爸爸了。但她对爸爸的职业很有认同感 。 

2月中旬,陈德招作为福建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抗击疫情,溪宝就画了一幅画,到处跟她的好朋 友“显摆”:“我爸爸去武汉打病毒了!我爸爸是全天下最厉害的爸爸!

“我给爸爸打满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林文明

大儿子贝贝 9岁

贝贝2011年出生,他的成长和林文明参与的不少重要节点重叠。出生后,林文明作为福建省卫计委省级应急队成员之 一 ,经常参与各类演练。

36441592475476340

贝贝4岁时,林文明参与第一届全国青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离家3周;贝贝5岁时,林文明参与“尼伯特”台风闽清 救灾工作,离家1周;贝贝6岁时,林文明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医疗保障工作,出差2个多月;贝贝7岁时,林文明参与福建省两会医疗保障工作,离家1周;今年贝贝9岁,林文明随队前往武汉抗疫,离家2个月。

“很多时候都是临时抽调,上午通知下午就走,每年基本都要出差,小的时候还要骗一骗儿子,现在他应该见怪不怪了。”林文明说,“我比较遗憾的是在他的学习上关注比较少。因为二宝的出生,也会更多地关注小的,我们也总是要求贝贝要像男子汉,多照顾弟弟。但他总是很懂事,有时我下夜班很累了,他会拉着弟弟说不要打扰爸爸,像个小大人似的。” 

37531592475476395

林文明和两个孩子

孩子拥有强大的治愈力,他们记得更多的是接收到的爱。贝贝说:“爸爸总是说,要给我创造只属于我和他的亲子时间,常带我爬山、吃饭。所以不管他的身份是爸爸还是护士,我都给他打满分。

“你们看,这是我爸爸!”   

第九〇〇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王宏坤

大女儿果果 13岁

医生的成长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而学习时期又经常是年轻医生刚刚成家育儿的时候。大女儿果果出生90天,王宏坤就去西安读研究生了。

随后的日子聚少离多,错过了女儿很多成长的瞬间。每次见到爸爸,女儿总是先远远观察一下,才逐渐熟络。

“我记得有一次回来,她说话已经很熟练了。认出我是爸爸以后她竟然拉着我的手往门外走,和院子里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认真地说:“你们看,这是我爸爸,我也有爸爸……”一连说了好多遍,说得我都忍不住眼泪要掉下来。”   

长大以后的果果,总是很成熟。一次班级里搞父亲节活动, 让大家通过视频跟爸爸说说话。很多孩子都说希望爸爸多在家,多干点家务什么的。大女儿却说:“我很感恩爸爸,工作很忙还总挤出时间陪我爬山、游 泳、看大海……” 

果果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约好了周末出去玩,爸爸会因为突发的手术突然爽约。平时去医院等爸爸下班,等2~3小时也是常事。

42151592475476808

王宏坤和女儿

说到这,果果有些哽咽:“但我还是觉得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不管下班回来多晚,不管多累,他总是会到我房间看看我、抱抱我。我以后也想当个医生,跟爸爸一样救死扶伤。”

“慢慢变成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余良宏

儿子小澍 20岁

余良宏的妻子、弟弟、弟媳、妹妹都是医生,家里都是医学书,聊的也是医学的话题。小澍初中时就会背十二对颅神经,有时坐在余良宏身边看他做课件,一坐就是一两小时。那时候,小澍就对爸爸说,以后也要当医生,帮爸爸做手 术,这样爸爸就不会累了。

余良宏医生还记得一件“糗 事”:唯一一次去学校参加家长会,走错了年段。听了一段 时间觉得不对劲,问了旁边的家长,才赶紧“转场”。 

另一件“戳心”的事是:2018年2月的一个晚上,9点多了,他还在医院手术,中场休息时,觉得有些饿。他就让小澍煮一碗面送到手术室。送儿子下楼时,父子俩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儿子跨上单车就走了。余良宏始终记得冬夜里,那个穿红色夹克衫少年远去的背影。 

也许是年纪的关系,小澍记得更多的是爸爸对工作的获得感。爸爸曾对他说,一个 16岁的女生突发急症,颅高压,一侧偏瘫、偏盲,当时考虑胶质瘤出血,需要急诊手术。

27231592475477136

余良宏和儿子

那个时候是中秋节放假期间,接到通知赶到医院,即便在紧急情况,仍做了必要的准备,术中精细地保留患者神经功能,患者术后清醒,偏瘫偏盲有所恢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已经读高三了。“爸爸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淡定,波澜不惊,但我觉得爸爸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两年前,小澍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真正开始学之后,小澍才发觉,没想到比高三还辛苦。父子俩的共同话题渐渐多起来。也许,在踏上医学之路后, 儿子会越来越理解父亲吧。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编辑:杨小懒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医生,体验,爸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