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80,诊断为心脏瓣膜病......
只能外科手术解决
做: 体质差、年龄大、手术风险高
不做: 可能最终心衰不治......
当“高龄”和“高风险”并存时, 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今天这个故事,见证了TMVI手术的神奇......
耄耋之年 身患重疾
杨奶奶是陕西某高校的一名退休教授,她的爱好广泛,乐观开朗,退休生活多姿多彩,喜欢慢走、旅游、跳舞、打太极......
2020年6月2日,81岁的杨奶奶被推进了手术室,这是她人生面临的第二次心脏手术,要说这个故事,还要从12年前讲起......
2008年4月,69岁的杨奶奶因二尖瓣返流合并心衰住进了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诊断为二尖瓣大量返流,由许锁春主任为其进行了“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手术很成功,对杨奶奶来说,置换后的心脏瓣膜,为她的心脏值入了新的系统,给生命重新投入了活力!
置换生物瓣膜,一方面避免了长期服用药物,生活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当年69岁的杨奶奶来说,生物瓣平均使用寿命为10-25年,已经能基本覆盖老人寿命,特别是老人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
转眼12年过去了,这12年里,杨奶奶和其他老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且由于心功能得到改善,这12年来她尽情绽放着自己的夕阳红,然而近日杨奶奶突然又出现了胸闷气短等症状,紧急就诊后复查心脏超声发现之前置换的生物二尖瓣已出现衰败,返流显著,同时老人合并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已经很难缓解症状,唯一的出路就是再次手术,可是对于接受了瓣膜置换的杨奶奶进行二次手术,于医生虽易,但对于患者则需要冒更大的风险!
杨奶奶育有独女小莉(化名),孝顺的小莉此次特地请假由浙江返回西安照顾生病的母亲,看着母亲承受病痛折磨,她曾经考虑过“搏一把”,请医生为其进行二次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杨奶奶已年逾八旬、体质弱、心功能差,属传统外科开胸手术高危人群,而且是二次手术,又害怕老人难以承受手术打击而病情加重......因此陷入两难,尽管如此,看着杨奶奶日渐衰弱的身体,手术却是一步不得不走的险棋。
领先技术带来新的希望
综合考虑到杨奶奶的身体现状及多方因素,在与其家人充分沟通后,心外科闫炀主任提出可以考虑行“经心尖二尖瓣置换手术(TMVI)”。
说起TAVI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近几年正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对于与心脏有关的临床各领域,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使得TAVI手术在“江湖”一经露面,全国各大医院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纷纷开展这项新技术。自2018年交大一附院心外科亦成常规实施TAVI手术,使多名患者康复出院。
而在心脏外科领域,“经心尖二尖瓣置换术(TMVI)”无需开胸、无需心脏停跳、无需体外循环,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成为继TAVI手术之后的又一个热点。
“经过该手术路径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适合外科手术风险过高、病情危重、无法行常规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是目前心血管专科的一种新技术。”听了闫主任的介绍后,杨奶奶看到了生的希望。
优势和风险并存,心脏团队保驾护航
最终经由心外科闫炀主任、李勇新副主任、姜益主治医师、陈强主管医师联合麻醉科关正主治医师、心内科导管室、结构性心脏病科、放射科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专家反复研究讨论,决定为杨奶奶实施一站式“经心尖二尖瓣置换手术+冠脉支架植入术”。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杨奶奶很快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在杂交手术室内完成,全部耗时约3个小时,医生们首先为杨奶奶植入冠脉支架一枚,顺利打通闭塞冠脉血管。
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瓣膜定位精准,治疗团队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原瓣膜内的二尖瓣置换,释放位置非常理想,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锯开胸骨,术中几乎无出血、无传导阻滞、无流出道梗阻,血压心率均平稳。
直到手术顺利结束,每一位在场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彻底平复下来。小莉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当手术结束,得知母亲手术成功的好消息时,她再也绷不住,一时泣不成声,口中只是反复说着谢谢。
据悉,像杨奶奶这种“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12年,再成功实施生物瓣的瓣中瓣一站式“TMVI+PCI手术”,在西北地区尚属首例。
术后杨奶奶恢复顺利,很快从心外重症监护室转回病房,术后仅一周就出院回家调养了。在不久的将来,杨奶奶就可以重返自己阳光、幸福、健康、多彩的退休生活了。
这项高难度的技术创新打破常规,突破多个手术禁区,为高龄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给许许多多的“杨奶奶”们带来了希望。
生命不易,生命不息。
希望我们都可以如小莉般膝下承欢,
让父母晚年健康、幸福、顺遂。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