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肺结节前沿
作者简介:张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擅长肺部结节的人工智能(AI)良恶性鉴别、疑难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定性与分级(腺瘤增生-原位癌-微浸润-浸润性腺癌)、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浸润风险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肺部结节的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及微创消融、肺部肿瘤的诊治(靶向,免疫,放化疗)。
无病史,首次发现,暴力读片。
2个病例,均手术切除。一个为炎症,一个为肿瘤。里面的细微差别能发现吗?
病例1
病例2
两者形态很像,仔细鉴别还是能发现一些差别的。
病例1的特点,片状磨玻璃,密度较高,中央点状实性成分,以上不是主要。重点在于磨玻璃影边界与肺组织相对清楚,有血管纠集现象(红色箭头)。考虑肿瘤,该形态符合腺泡型浸润性腺癌的特点,手术病理证实。见下图。
病例2的特点,片状磨玻璃影,中央实性成分,有胸膜凹陷。这些也不是主要。该磨玻璃影边界与肺组织相对不那么清楚,有血管但走行正常,并未被病灶吸引(红色箭头),考虑炎症。这种情况应该建议患者口服抗生素后随访一次再做决定。可惜患者还是手术了,术后病理为炎症。见下图。
对于磨玻璃结节,敢判断不是癌的医生才是高水平。当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所有的磨玻璃结节患者静脉挂抗生素两周,也是很不可取的做法。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