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当孩子水肿、腹泻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是蛋白丢失性肠病

2020-06-18   小儿消化科徐樨巍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蛋白丢失性肠病或称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清蛋白质从胃肠道过量丢失的一组疾病。

蛋白丢失性肠病或称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清蛋白质从胃肠道过量丢失的一组疾病,严重的话可能有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随病因不同,蛋白丢失性肠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黏膜糜烂渗出、通透性增加及肠淋巴管阻塞。

蛋白丢失性肠病病:

第一个就是粘膜糜烂或者是溃疡导致这种炎性的渗出,常见的有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另外就是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艰难梭菌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糜烂性胃炎,以及化疗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第二个就是各种原因导致淋巴管堵塞,从而引起的肠道淋巴液丢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原发性的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另外是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第三个就是如果没有明显的粘膜糜烂或者溃疡,但是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那这类疾病包括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还有巨大肥厚性胃炎以及淋巴细胞性胃炎,还有肠道的各种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类疾病、过敏性的胃肠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

30281592274628801

蛋白丢失性肠病(PIL)好发生在儿童,以婴幼儿多见,临床以水肿、腹泻为主要表现。患者存在外周性水肿,若外周性水肿是由低白蛋白血症所致,则可能呈凹陷性;若外周性水肿是由受累肢体的淋巴管异常所致,则可能不对称且呈非凹陷性。此外,由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细胞减少,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频繁的机会性感染。据统计,临床表为水肿(94%)、腹泻(89%)、合并感染(74%)及腹腔积液(64%),此外贫血、呕吐、体重下降也较多见。其他少见表现有腹胀、腹痛、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腹泻不要紧,其实如果长期腹泻,并伴有水肿、感染、腹腔积液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蛋白丢失性肠病。

关键词:
腹泻,蛋白,淋巴管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