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神经外科,一场特殊的视频随诊正在进行。当看到一个光着小脚丫的小宝宝出现在镜头里,扭着小屁股一路小跑时,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张冰克笑了:“走得还真挺好!小孩子恢复就是很快。”
视频随诊时,张冰克看着小彤彤一路小跑的背影,笑了。
小宝宝叫彤彤,两岁半,就在一个多月前,患有小脑肿瘤的孩子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主刀医生正是张冰克。当时,这颗长在小脑幕部位的肿瘤位置刁钻,为确保手术中视野清楚,60岁的张冰克在切除肿瘤时坚持“跪姿”操作,长达40多分钟。
4月26日清晨,家住延庆的彤彤刚一起床就突然站不起来了,好不容易站起来,走起路,摇摇晃晃,不断倾斜。当天,彤彤的妈妈卢女士赶紧带孩子来到首儿所,经核磁检查,在孩子小脑半球上,长着一个直径约7公分的瘤子,必须住院手术治疗。
彤彤在4月29日住院后,第二天就做了脑积水分流手术。按计划,孩子本应在五一假期后接受脑肿瘤切除手术。可没想到,在五一当天,彤彤吃完饭、做过雾化后,突然就晕了过去。当时,值班医生赶忙带孩子做了CT,结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肿瘤卒中。这意味着肿瘤开始出血了。情况紧急,孩子必须尽快手术,否则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张冰克在手术中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冰克立即从家中赶回医院。当天12时左右,彤彤被推进手术室。手术中,张冰克发现,肿瘤跟小脑组织粘连紧密,要沿着肿瘤的边缘将它切除且不能伤及小脑和脑干,需要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但孩子脑袋里的瘤子不仅个儿大,长的位置也比较深,需要有一定角度才能看得到,而显微镜能够进入的角度是有限的。因此,要想看清并准确切除肿瘤,就需要医生调整姿势,变换角度。这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手术中
手术中,在切除小脑幕部位肿瘤时,张冰克为确保手术视野清晰,一直采用跪姿进行操作。他左腿弓步,右腿跪在一个垫着几层床单的小凳子上……这样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他整整持续了40多分钟,直到将肿瘤切除干净。完成操作后,张冰克整条腿都是木的,已经没有知觉。
经过6个多小时的手术,患儿被推出手术室。“手术很成功,瘤子切掉了,而且很可能是良性的!”张冰克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孩子的母亲卢女士。她当时眼泪就下来:“谢谢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事后,当卢女士得知张冰克是单膝跪地为孩子做的手术时,她几次“堵”住他,“您就是孩子的救命恩人!”这位母亲激动地想要下跪感谢,都被张冰克拦了下来。
对于这件事,张冰克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说:“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基本准则。”
张冰克在做完这场高强度手术中,拔了整整一后背的罐子。
在经历了这场高强度的手术后,张冰克一直强忍着腰酸背痛。晚上下班后,他悄悄在家拔了罐子,第二天,整个后背全是青紫的……
有人将神经外科比喻为外科系统里的皇冠,而小儿神外恰恰就是这皇冠上的一颗宝石。
张冰克认为,儿童与成人最大的不同在于病情变化快,由于孩子不会表达,肿瘤发现时间晚,一般情况都是“人小瘤子大”,并且肿瘤恶性程度也高。因此,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难度系数要远远超过成人。首都儿科研究所于2016年7月1日正式成立小儿神经外科,三年多以来,张冰克已累计做了1000多例手术,他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小生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