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药学,强强联合,开创临床基础科研新模式

2020
06/15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麻醉与药学,强强联合

55331592089496698

2020年6月11号傍晚,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志萍副院长邀请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印晓星院长及药学专业博士团队来到麻醉科现场和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临床上的相关应用。

40491592089496824

99491592089496933

28111592089497043

 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应该从临床发生的问题来寻找思路,基础研究又会给临床科研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总结经验,探究规律,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造福于患者。

1240159208949714872791592089497223

高剑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他介绍了分子模拟技术,其通过分子力学计算实时地模拟生物体系中各个原子的微观运动,再结合统计力学原理研究体系的宏观物理化学性质,来获得目前实验条件下难以观测到的微观动态情况,从而帮助预测可能进行的实验过程以及在原子水平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来进行新型结构药物开发。这种技术是人们除了实验与理论研究之外,了解、认识微观世界的“第三种手段”。

70311592089497300

50781592089497354

姜力群博士给大家带来了《纳米及吸入递药系统的构建、评价以及局麻药物的剂型开发》,他从药物吸入给药系统的构建、研发、评价,逐步讲解了基础科研如何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给大家分析了目前国内局麻药物的浓度问题,和实验室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助溶剂和潜溶溶剂系统,最后谈到了纳米靶向递药系统的生物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引发台下临床老师们的热议。

1841592089497430

34041592089497508

张玲博士给大家带来了《生物体内活性小分子与疾病标志物的可视化、定量检测》,她介绍了实验室小分子探针的开发,其中包括荧光探针和生物发光探针,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其可用于生物体内活性物质和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有了这种检测方法,不仅为临床疾病研究找到一种新的途径,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早期、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疾病、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而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111592089497591

22821592089497646

周雪妍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基于LC-MS/MS的全自动分析检测平台在疾病预警中的应用》,她从乳腺癌与雌激素内稳态的研究讲起,发现雌激素水平检测存在的问题,找出雌激素代谢调控的乳腺癌风险基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到雌激素活性物质组检测样品处理系统的建立。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应用先进质谱技术,构建临床精准诊断平台。

28991592089497722

1731592089497779

鲁茜博士给大家带来了《糖尿病肾病相关LncRNA标志物的筛选及其相关机制研究》,她给大家介绍了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 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遗传学研究热点。LncRNA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异常表达与癌症、免疫疾病和代谢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讲解了如何利用基因芯片从健康志愿者、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3组人群中筛选出糖尿病肾病组血浆样本中差异表达的lnc RNA,并预测其下有靶基因,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肾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以及LncRNA在癌症、退行性神经疾病在内的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研究进展。

22301592089497828

4341592089497886

91091592089497937

印晓星院长给大家讲授了《医药融合的药学学科与新药创新》,印院长总结了我校药物研究的新设备和新进展,并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来个大家讲解药物的研究思路,和疾病种类不断变化、生物变异、老龄社会带来的新药研发需求,介绍了我国加入ICH和新药创制所面临的挑战。 他重点讲述了我校杰出校友霍勇教授如何带领团队做到从临床发现问题,生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真正做到医药融合的故事。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未来在学科合作、产学研等方面工作,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也期望药学的基础研究能为麻醉研究开创新的途径和思路。

94611592089497991

16801592089498053

麻醉科刘鹤博士给大家带来了《酸化QX-314发挥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他通过自己在观察离子形式的局麻药的作用形式和临床表现所引发的思考“有没有特异性抑制疼痛而不影响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麻醉药物和方法”,进而展开对QX-314和辣椒素及表面活性物质剂等介质对机体影响的基础研究,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讲解了如何从行为学、免疫组化、WB、膜片钳等技术研究,来得到最后的结论,为大家分享了临床问题到基础研究的系统科研思路。

38621592089498120

75441592089498173

麻醉科程伟博士给大家带来了《浅谈麻醉药物设计》,他以麻醉药物依托咪酯为例,其在临床上长期使用所出现的问题,发现依托咪酯可以抑制11β-羟化酶,跟大家分享了药学专家如何将MOC-依托咪酯进行升级,到效力强、作用时间长CPMM的改进测试。深入浅出的和大家讲述了临床药物的研发、改进、完善的过程。

99291592089498237

55301592089498290

19791592089498353

84941592089498410

84831592089498487

46721592089498541

随后许多临床麻醉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疑问,并与药学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此次授课让大家受益良多,获益匪浅。

8741159208949859616551592089498675

最后王志萍副院长讲到大家从临床发现问题,到基础科研解决问题,再回到临床验证问题,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才能共同造就“应用性基础研究”。临床医生科研应该是主动的,也应该经常关注相关科研的进展,多向基础研究人员探讨一些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发挥协同作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和症结是科研真正的动力和方向,希望大家多思考多沟通多交流,搭建一个活跃、开阔、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临床科研的健康发展,实现学科的共赢和发展,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麻醉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水平,更好的促进徐州地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建设与发展,于2020年6月13日举行徐州市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学术年会暨徐州市麻醉科质量控制年会。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临床,药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