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首诊,医保能帮你做点什么?

2020
06/13

+
分享
评论
上井水
A-
A+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先做一下事件回顾,国家先发文明确互联网复诊方案、规定禁止互联网首诊,现在发文探索首诊制,有哪些意义和建设意见呢?

79091592005317922  

01 互联网医疗复诊制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强调复诊,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目的是尝试采用互联网的思路解决线下低效占用医疗资源的行为。首先,不影响病患定期复诊的需求、还能解决病患排队4小时就诊10分钟的情况;其次,网上复诊可以提高医生诊疗的效率、有利于医院有效的调整布局医生资源;再次,有首诊体验过的医患关系也更稳定,会避免医患关系冲突的发生。并且如发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断时,应终止互联网诊断并引导患者去医院就诊。如此看来,互联网复诊制好像是一个过滤网关,过滤掉一定比例的病情稳定的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病患医院就诊的情况,将医院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群。

53941592005005903

疫情的出现也变相的刺激了互联网诊疗行为更多的发生,发热患者或身体不适等情况的群众不敢轻易去医院,会选择互联网医院就诊或诊前咨询。

互联网诊疗的主体可分为微医类的互联网医院和实体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方式,特别是值得信赖的线下实体医院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赖。

  02 互联网医疗首诊的探索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互联网首诊制相比复诊有哪些困难呢?

一、就诊沟通成本大。首诊的情况是多样的,相对固定的疾病复诊会有很多可能性,医生需要跟患者多次询问;并且患者在家或者其他场景都会有些干扰因素,也会对就诊沟通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病情诊断的局限性。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的接入,医生无法得到面对面有效的听诊、观察等数据,也就很难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家庭设备进行的血压、心率、温度等数据的采集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难以作为有效的体征数据。

所以,互联网医疗首诊还要考虑,就诊患者人群、就诊场景、疾病种类、就诊评价等方面的考虑。

  03 互联网医疗首诊+医保报销   

虽然互联网首诊还达不到线下面对面的就诊效果,但对于一些感冒发烧等轻问诊确实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首诊的结果也会给出患者一定程度的专业指导,对于后续的线下精准挂号和就诊有很大帮助。反过来,线下就医后对首诊的就诊评价对首诊的评估也有促进作用。

如果互联网首诊也要纳入医保报销,首先是对于首诊相关的服务项目的定义,可规范首诊制的就医服务标准;其次是就诊数据的监管,将首诊诊断信息上传至国家医保大平台,为医保基金支出提供有效的监管、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然后是机构和医生的考核管理。互联网首诊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必然对整个医疗环境的分级诊疗、平衡医疗资源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医保,首诊,互联网,医疗,复诊,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