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如同走了一趟鬼门关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孕妇的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
但她们在生产过程中依旧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即使已经迎来了新生命
但宝妈所面临的风险依然没有消失
产后还有一只“拦路虎”要提防
那就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
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近日,长丰县30岁的高女士顺产生下8斤宝宝后
突发产后出血
一个半小时出血超过3000ml
紧急转至中国科大附一院后
妇产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检验科
多学科协作
为高女士输血7000余毫升
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相当于全身“换血”两次
凶险:“二胎妈妈”一个半小时出血超过3000ml陷入昏迷
5月18日17点07分,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曲皖君接到长丰县一家医院的求助电话:下午3点30分,在该院妇产科顺产的高女士突发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3000ml,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高女士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甚至一度出现血压无法测出的情况,急需转诊。
“对产后大出血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此前曾有大出血产妇因来不及转诊,没能尽早得到有效救治,而未能挽回生命,十分遗憾。“接到求助电话后,曲皖君第一时间召集科室医务人员联系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以最快速度做好救治前准备工作,并通过电话指导高女士转运过程中的救治措施。
抢救:7000ml血液“压”进血管,多学科协作将产妇从死亡线上拉回
17点30分,转运高女士的120救护车从长丰县出发,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医生已迅速了解高女士相关情况,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并紧急联系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做好术前准备。
17点58分,救护车驶达中国科大附一院后,高女士被迅速推入手术室。曲皖君表示,入院时,高女士处于昏迷状态,全身苍白,心率155次/分钟,远高于正常成年人的60-100次/分钟,血压在升压药的维持下也仅有70/30mmHg。
18点02分,手术开始。快速补液、加压输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妇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等医护人员迅速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曲皖君与妇产科主任医师申震,副主任医师王群华、于婷同台实施手术。
术中发现,高女士子宫苍白,质软,下段极剧扩张,会阴重度撕裂,经保守手术治疗后,阴道内仍见持续性不凝血流出,观察发现子宫苍白进一步加剧,经专家紧急讨论认为子宫切除是挽救高女士生命唯一的有效方法。
在第一时间向家属交代病情并征得同意后,医务人员对高女士实施了全子宫切除术,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了会阴裂伤逐层缝合。
曲皖君介绍,由于高女士出血不止,血压持续下降,只有以最快速度为她输入大量血制品才能稳住生命体征,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血制品基本是经过加压快速“压”进患者血管里的。
整个抢救过程为高女士共计用血超过7000ml,用血量相当于为她全身“换血”两次。
22点15分,在妇产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检验科等多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高女士阴道流血减少,生命体征稳定,凝血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术后血压118/78mmHg,心率70次/分。
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丈夫在得知爱人转危为安的消息后,瞬间泪如雨下,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术后,高女士恢复顺利,原本苍白的手心恢复红润
高女士出院前向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术后高女士被转入ICU继续治疗,5月21日转入普通病房。目前,高女士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专家提醒 加强孕期管理与保健 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后,给医院产科带来了新的挑战。高龄、多次妊娠史的孕产妇明显增多,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增高,且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曲皖君表示,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部分经过缩宫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的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介入甚至切除子宫进行治疗。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宫缩乏力会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而发生产后出血。
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有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等。
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
分娩后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
女性在分娩后都会流血,颜色从鲜红→褐色或粉红色→白色或淡黄色,一般持续3周,量也会越来越少,这是正常现象。
而如果在1小时之内,血液几乎沾满整块护垫,且须更换2到3次以上,或阴道出血量大于平时月经量2倍,此时就要主动向医生反映,因为这有可能是产后大出血的征兆。
如果几周后,原本已经减少的血量突然增多,颜色鲜红,就应该立刻就医。
预防产后出血应从孕期抓起
预防产后出血应从孕期抓起,准妈妈应加强孕期管理与保健,科学摄取营养,坚持运动,避免营养过剩,形成巨大儿。
孕妈妈在怀孕前,可以计算出自己的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
低体重(BMI<18.5kg/m²),建议孕期体重增加11-16公斤;
正常体重(18.5kg/m²≤BMI<24.0kg/m²),建议孕期体重增加8-14公斤;
超重(24kg/m²≤BMI<28.0kg/m²),建议孕期体重增加7-11公斤;
肥胖(BMI≥28.0kg/m²),建议孕期体重增加<9公斤。
对患有出血倾向疾病或有前置胎盘、双胎、巨大胎等高危因素,以及有过多次刮宫史的孕妇,应提前选择一家具有综合抢救实力与设备的医院待产,以便医务人员及时做好充分准备,多学科联合为母子平安护航。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