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脑子里植入“黑科技”,让帕金森病人不再抖动

2020-06-12   复旦中山医院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在中国,帕金森患者总数已达250万,约占全世界总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您身边是否遇到这样的人?手不停的抖!头和嘴不停的抖!甚至整个身体都在抖抖抖!!!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特别是在中国,帕金森患者总数已达250万,约占全世界总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虽然它本身不致命,但却会损伤患者的运动、吞咽和言语等功能,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的甚至出现跌倒、肺炎等。

591591916875879

确诊该病后患者和家属也不用过于紧张,此病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医学诊疗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01 帕金森病用药存在“蜜月期”

确诊帕金森病后,早期一般建议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美多芭、森福罗等,对于病程时间短的患者来说,服药即可很好的控制住症状,生活基本能恢复正常,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药物“蜜月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会慢慢减退,出现药效接不上、关期时间变长、不可预测的开关现象等,此时必须要不断的增大剂量或服药次数方可控制住症状。当药效减退的时候,说明经过了药物的“蜜月期”,药效表现为时好时坏,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出现上上下下的波动,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加大,此时,脑起搏器手术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45541591916876092

02 什么是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的学名叫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指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核团,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微电流刺激脑内核团,调节黑质纹状体通路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症状的效果。其类似“电子药”,通过体外调节“电子药”量的大小(刺激参数和刺激模式等)来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DBS手术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大量应用于临床,于1998年进入中国,至今已经有超过2.2万人收益于该疗法。

Ø 系统组成

DBS系统包括植入电极、延长导线、刺激器以及体外程控仪等组成,其中电极植入到脑内核团,如丘脑底核(STN)、内侧苍白球(GPi)等,通过延长导线连接到植入胸部皮下的刺激器,医生用体外程控仪调节刺激器发送的电脉冲来达到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效果。

Ø 治疗流程

治疗流程主要包括三大步,第一步进行术前评估以及相关核磁影像检查;第二步术中精准植入电极,通过立体定向与电生理技术准确保障电极植入到相应脑内核团;第三步术后进行定期程控调节参数,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7211591916876179

03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怎么样?

DBS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明确,效果长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对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病患者的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能够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口服剂量及相应药物副作用

√ 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异动、开关现象、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状

6641591916876576

04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有什么优势?

Ø 全性高,DBS手术不需要开颅,仅需在颅骨上钻孔即能完成,具有损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Ø 疗效明确,DBS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运动波动,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副作用;

Ø 可逆、可调节,DBS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电压、电流、频率等的变化,从而达到不断控制患者症状。

35851591916876642

05什么样的病人适合脑起搏器治疗?

2012年《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正式推出,里面明确提出DBS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患者都适合手术,一般患病早期不建议手术,服药控制即可,但是如果疾病发展到晚期,H-Y分级在4级以上,也不建议手术,此时手术已经晚了,收益不大。一个良好的DBS手术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原发性PD患者,病程5年或者5年以上 

(2)年龄不超过75周岁(根据身体条件可适当放宽) 

(3)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4)已经进行了最佳药物治疗(足剂量,至少使用了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5)目前不能满意控制症状,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了棘手的运动波动或运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或为药物难治性震颤,或对药物不能耐受。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病人没有常规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忌症(出血倾向、感染等);没有明显智力障碍或精神性疾病,即可接受手术治疗。

62371591916876693

06 DBS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DBS术后的患者可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但需注意一些事项,包括外出要佩戴患者识别卡、不适合做红外理疗、不在导线和刺激器部位按摩等,磁共振检查时需要联系您的主治医生或厂家进行脉冲发生器关机。其余活动正常进行即可。

223159191687675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2005年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长期致力于建设以帕金森病为纽带的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模式。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放射科、麻醉科、康复科、心理咨询科,共同为每一个帕金森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其中神经内科团队主要负责患者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术前评估与术后程控等,为患者进行长期慢病动态管理,神经外科团队主要负责患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及术后程控,力求为每一位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患者提供国际同步的治疗方案。

专家介绍

金莉蓉  主任医师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擅长运动障碍病的诊疗,尤其是帕金森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普通专家门诊  周二全天

帕金森病专病门诊  周三下午

朱  卫  副主任医师

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曾在美国Indiana大学医学中心进修学习。擅长颅脑肿瘤、颅神经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等)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专家门诊  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关键词:
帕金森病,神经内科,黑科技,帕金森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