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湿气重,艾灸这几个穴位补阳又祛湿
长夏季节,炎热多雨,空气潮湿,困阻脾阳,阻遏气机而生内湿,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泄泻、大便黏滞不爽、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症状。而艾灸可以温阳散寒,祛湿除痹,是夏日养生保健很好的选择。
春夏养阳
夏日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之时,人体亦是阳气浮越于外,三焦气机畅达,内外皆通,此时正是保养阳气最好的时节。
夏日补阳三法,灼艾第一。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艾灸补阳又祛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通过艾灸可以驱散陈寒,健脾祛湿,升举阳气,改善体质,起到“治未病”的功效,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具体运用。
下面,介绍几个保健要穴,简单方便。
0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横指,左右各一,每日用雀啄手法或者悬灸20~30分钟,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化湿通络,扶正祛邪。
02关元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每日用雀啄手法或者悬灸20~30分钟,可以固本培元,温经散寒,养血调经,健脾利湿。
03肺俞、定喘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定喘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一,此两组穴经常联合使用,每日用雀啄手法或者悬灸20~30分钟,可以温肺化饮,止咳定喘,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04神阙
即脐中心,神阙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五脏六腑之本”,运用此法可达到调理脏腑,益气养血,补益元气的作用。
哪些人群适宜艾灸呢?
阳虚体质的人群适宜艾灸;
感受寒湿或寒邪的人群适宜艾灸;
血虚生寒的人群亦适宜艾灸;
痰湿体质人群在未化热的情况下亦可艾灸;
阴虚火旺、阴虚阳亢、湿热内生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不合作者,皮肤溃烂者,孕妇则不适宜艾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首先要坚持,灸法是通过改善人的体质,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半途而废,亦不可操之过急。
2、艾灸选择时间最好能在上午进行,因为“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此时艾灸能与外界达到天人合一,取得很好的疗效,如果晚间实施艾灸,也不可晚于21时。
3、艾灸前后,可以少量频次饮用温开水,以助气血运行,散寒祛湿,切忌饮用生冷。艾灸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宜清淡。
4、艾灸宜在室温下进行,房间应做好通风,不宜在空调房进行,艾灸结束后也不宜立刻洗浴,忌用冷水浴,艾灸结束后做好防寒保暖,以免寒湿乘虚而入。
5、艾灸时切忌空腹或过饱,情绪剧烈波动后或者剧烈运动后不宜艾灸。
6、如果艾灸后出现疲惫感,乏力,或者施灸部位出现红疹,发痒,或者出现发凉,或者出现水疱,均是艾灸显效的正常反应。如果上述反应持续不消退,可前往医院咨询医师。出现水疱,小者可任其吸收,大者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7、艾灸治疗时注意防火,避免烫伤与烧伤。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