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有3大风险,很多人不以为意,出现意外才后悔!

2020
06/10

+
分享
评论
MV医学微视
A-
A+
输液有3大风险

药物根据其特性和治疗需求,分为很多剂型,比如片剂、胶囊、泡腾片、口服含片、注射液、口服液等等。

不同剂型的药物,服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在剂型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2点: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在药物剂型选择上,要遵循这个总的原则:可以口服给药的,就不肌肉注射;可以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输液。

这是因为血管是一个密闭的系统,而静脉输液虽然看起来很透亮,但实际上有很多微粒,这些微粒大多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下才会被发现,一旦它们进入血管,就会终身伴随着我们的血液去运行,当它们走到很小的血管中,就有可能会堵住小血管。

41631591743963319

静脉输液中除了微粒,还有内毒素,它是在细菌死亡后,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的。

在输液制作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高温杀死细菌,但无法将失活的细菌完全排出,也就无法避免内毒素的产生,而内毒素在人体内就有可能会导致输液反应,比如寒战、发热、躁动等。

输液越多,进入人体的内毒素就会越多,进而发生输液反应的概率就会越大。

91471591743963654

此外,输液中加入药品,在掰开安瓿瓶的过程中,一瞬间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微粒、玻璃碎屑。

尽管大部分的玻璃碎屑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掰开的瞬间会有很大一部分掉到安瓿瓶中,护士从瓶里抽出再放到输液里,就有可能随着输液进入血管。

这些微粒十分锋利,它们会在我们的血管中走一路划一路,就有可能将血管划得遍体鳞伤。

32211591743964117

基于以上三个因素,小编在这里再次强调不要随便和过度输液,输液有很多风险,一次输液就相当于一次小手术,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去输液:    

64501591743964556

避免常见应用误区

1、胶囊外壳有毒,掰开倒出服用(×)。 有的药物对胃的刺激很大,通过胶囊外壳,可减小副作用,如果直接倒出来服用,可能会对胃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66441591743964704

2、糖尿病患者害怕血糖升高,将糖衣片刮掉服用(×)。 糖衣片对于血糖的影响很弱,刮掉或碾碎都有可能影响药效,不建议这样服用。

74851591743964952

3、对于没见过的剂型,要问清楚如何使用,避免用错。 比如治疗感染性眼睛疾病的利福平眼药水,它分为两部分,药片和小瓶缓冲液,使用前需要将药片放到缓冲液中,完全溶解后才能进行使用。常有一些患者不清楚剂型,只滴了缓冲液,使药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6941591743965038

4、泡腾片正确服法可治病,错误服法会要命。 曾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孩子到医院看病,医生开了退热的泡腾片,妈妈特别希望孩子可以尽快退烧,就直接将泡腾片塞到孩子嘴里,用水送服,结果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导致孩子窒息而亡。 故事之外,希望大家千万记住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

65711591743965119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血管,剂型,输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