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睛那些知识,快来get!
上了年纪,看不清一定是老花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看不清东西,对老年人来说都属正常。老花眼是 50 岁以上年纪的人的普遍现象,老花眼确实会引起视力模糊。但看不清不一定是老花,眼睛以及身体的其他问题也可能让你看不清哦。
老花眼
看近处的东西很费劲,拿到更远些却能看清楚,这就是老花眼的表现。老花眼是眼睛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导致眼睛生理性调节功能减退而造成的。现代人眼睛老花现象有年轻化趋势,40岁左右就开始老花,50岁以上的人大部分有程度不同的老花。
眼睛开始老花的人尽量不要在暗处看书,控制看书、写字、看电视和看手机的时间,每隔1~2 个小时适当休息。有的老花眼看屏幕时间长了,感到眼睛疲劳,甚至头痛、恶心,这是由于没有佩戴合适的老花眼镜引起的视觉疲劳,建议到正规的眼科中心配老花眼镜。
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在闭眼或睁眼时,眼前能看到类似蚊子或游丝一样的半透明或者黑灰色的漂浮物,围绕着相对固定的位置飞来飞去的症状。尤其在白色背景、天气越好越蓝越亮的情况下,飞蚊就越明显。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飞蚊症?
答::根据目前研究发现,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是出现飞蚊症的主要原因,还有少部分是因为视网膜裂孔等疾病原因引起的。在这些原因中,玻璃体液化占了最多的比例。
问题2:出现飞蚊症需要马上治疗吗?
答:根据目前研究发现,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后脱离是出现飞蚊症的主要原因,还有少部分是因为视网膜裂孔等疾病原因引起的。在这些原因中,玻璃体液化占了最多的比例。
如果是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飞蚊症,不要着急,先到到医院检查视网膜是否有病变,医生会判断是生理性病变还是病理性病变。如果是生理性的,后期只需要定期随诊,或者有变化的时候再就诊就行啦。
眼底黄斑疾病
黄斑,一直是眼科科普中常见的一个词,在科普人员的不断强调之后,大家终于明白,黄斑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我们眼内一处重要结构,因富含叶黄素,比较周围组织看起来色泽偏黄,所以称之为黄斑。
黄斑是眼睛直视物体时映射在视网膜的区域,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黄斑病变也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看不清的疾病,年龄越大,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越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病以及长时间暴露于蓝光和日光下的人群,较易并发黄斑病变。出现黄斑病变,及时就医,如黄斑裂孔类疾病(视物时感觉被黑影挡了一块)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手术效果明显。
白内障
当眼睛视力缓慢下降,看东西时模糊、怕光,或看物体时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或看物体时变形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白内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其他情况
如看不清东西,有时病因并不一定在眼部,许多神经科疾病也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视物不清或双影。当您眼睛视物不清而在眼科检查又没有发现问题时,建议看看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排除脑血管或神经压迫等问题。
如单眼或双眼一过性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医学上称“一过性黑曚”,多数是由于供应眼球的脑动脉缺血,常见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
如复视患者单眼看事物时很清晰,但双眼看东西时,尤其向某一方向看时,出现视物双影或重影,不排除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糖尿病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如双眼视物不全,表现为只能看到视野内一部分,看不到正常视野内的另一部分事物。比如吃饭时总有一半的碗内剩有饭粒,旁边应看到的饭粒看不到,这种情况常见于脑肿瘤病人,需及早就医诊治。
可能大家听得最多的是白内障这个病症
那么关于白内障,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致盲性眼病——白内障
白内障有哪些症状?
老年朋友可自查
● 1、视物模糊、重影、视力下降;
● 2、眩光和畏光;
● 3、颜色不够明亮;
● 4、老花症状减轻也是白内障症状之一。
白内障的危害
● 1、视物模糊和视力减退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的、也是老年人最容易感知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白内障患者视力会逐渐下降,发展到最后甚至会导致失明。
● 2、青光眼急性发作
白内障发展到膨胀期时,由于晶状体内较多水分积聚,使其急剧肿胀,体积增大,造成前房变浅,可引起眼压升高,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 3、引发并发症
在一些白内障人群中,甚至是在患者已无视力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由于过熟期白内障引起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患者常常也会因为眼痛难忍而要求行白内障摘除,这个时候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视力,只是减轻患者的疼痛。
● 4、掩盖和耽误眼底病诊治
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但由于白内障的遮挡,医生难以对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从而延误眼底疾病的治疗,而眼底病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白内障常见认识误区
● 1、只有老年人才患白内障?
老年人易患白内障是由于老化、代谢异常等原因而造成晶状体混浊。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常见的年老因素外,先天性、外伤、糖尿病、药物及放射等也会引起白内障。
● 2、药物能有效治疗白内障?
专家指出,不要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宣传,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治愈”白内障,手术才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 3、白内障“熟”了才能做手术?
专家指出,早期由于手术设备和技术原因,白内障手术存在较多风险,所以要求患者需等白内障“成熟”或完全看不见了才迫不得己的进行手术。
● 4、白内障手术很痛苦?
有白内障患者担心在眼睛上“开刀”是件很危险的事,从而一再拖延,耽误手术治疗的黄金时间。其实白内障手术很成熟,也很安全,如果不是复杂的白内障或在白内障治疗的较佳时机内,手术时间很短,术后恢复也很快。
● 5、人工晶状体管不久?
人工晶体是用在白内障手术后,代替摘除的自身混浊晶状体,其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患者可以终身使用。
● 6、越贵的人工晶状体越好?
并非选用越贵的人工晶状体就会术后视力越好,患者的术后视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患者自身的眼部条件,根据自己的情况、日常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状体。
● 7、手术后可能复发,需再受苦 ?
有些患者担心白内障术后会复发,又长出白内障,从而对手术产生怀疑,其实,白内障术后复发的概率很低,而且就算又长出后发障了,只需做一次简单的激光治疗就能解决问题。
那些关于太阳镜的事儿
很多人一副太阳镜一用就是很多年。其实,太阳镜也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与佩戴时间、镜片材质、佩戴习惯、地域日照等都有关系。因此,太阳镜的最佳使用期限大致为两年,超过两年最好更换一副新的。
为什么太阳镜要两年换一次呢?
1. 镜片磨损
镜片目前主要有3种:树脂偏光片、树脂PC镜片(AC、CR39、尼龙都暂归此类)、玻璃镜片。佩戴较轻,舒适感好的树脂偏光片和树脂PC镜片都比较不耐磨,时间久了会磨损。事实上,镜片磨损后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眼睛知道。眼睛靠自身调节使戴镜者看清,长此以往就会增加眼睛的疲劳度,从而导致视力的下降。所以注意平时镜片要朝上放,避免镜面磨损刮伤。
2. 镜片老化
镜片长时间接受日光的暴晒,会降低防紫外线能力,容易造成眼角膜受损,引发视力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把太阳镜放在日光模拟器下,距离发光点30厘米,持续“暴晒”50小时,看镜片防紫外线能力的退化程度,研究发现,镜片防紫外线能力会有所退化。全球不同地区的日照不同,热带国家和地区紫外线水平最高,即便在冬天也很高,意味着太阳镜防紫外线功能在这些地方退化更快。尽管优质太阳镜的镜片材质都是特殊材料,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
为什么要戴太阳镜?
1. 当环境紫外线较强时,如果不戴太阳镜或太阳镜防紫外线功能下降,眼睛暴露在紫外线下会损伤角膜和视网膜,由此产生日光性角膜炎和角膜内皮损伤。
2. 太阳镜从镜片的种类大致分为:抗反光防护镜片、彩色镜片、涂色镜片、偏光镜片和变色镜片等五种。
其中,我们常选择的偏光镜片除了具有太阳镜的功能外,还可以把杂乱的反射光、眩光、物体不规则反光等减弱、遮挡,并捋顺至正轨之透光轴投入眼睛视觉呈像,使视物富有层次,视野更加清晰自然。
选购太阳镜的注意事项?
1. 重视戴镜后的感受
太阳镜属于平光镜系列,太阳镜最多只允许带有正负8度的屈光度,超过这个误差范围就是不合格产品。据市场检测,有近3成的太阳镜的屈光度超过允差,有的甚至高达20多度。正常视力的消费者戴上这种太阳镜,如同戴上了一副近视镜或远视镜,一个夏季过后,消费者就会被劣质太阳镜“培养”成近视眼或远视眼患者。当您戴上太阳镜后出现头晕、恶心、晃眼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佩戴。
2. 找正规商家选购太阳眼镜
一些廉价的太阳镜不仅无法滤掉紫外线,反而会由于遮挡了可见光之后,使紫外线的照射更加显著。
3. 不要长期佩戴
长时间戴太阳镜眼睛会疲劳,从户外进到室内应当摘掉太阳镜。
4. 不要选择大框架的
这种眼镜会增大眼球调节功能的负担,损害视力。
5. 重视质量
很多人只注意太阳镜的款式,而忽略其内在的质量。合格的太阳镜,波长在315nm至380nm之间的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不得超过10%,波长在280nm至315nm的中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应该为零。佩戴这种太阳镜,才能使眼睛的角膜、晶体和视网膜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选购太阳镜时须仔细查阅说明书,多问问商家镜片质量情况。
生活中,花青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营养素有益于保护视力。这些营养素多存在于日常果蔬中,对人体有增进视力,改善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等眼部问题的功效,延缓眼睛老化。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