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生活的节奏。孩子们也以一种“宅”在家中、网络上课的新模式踏上了新学期的旅程。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日益增长,不少孩子在疫情期间还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冲浪,更增加了用眼负担。
那么,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眼睛?6月6日,正值第25个全国“爱眼日”之际,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为家长们带来青少年近视的相关科普知识,并贴心送上护眼攻略,快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作者介绍:徐冬冬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擅长 : 斜视,弱视,小儿眼科,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倒睫的激光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治疗,视疲劳诊治。
作者介绍:徐海燕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青少年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眼部除皱美容等。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的诊治,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熟练开展各项眼科常见辅助检查,包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野、眼B超、OCT、角膜内皮测量、角膜曲率测量、同视机等。
专家介绍:李辉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眼屈光学及眼斜、弱视专业,近年来对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与预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什么是屈光不正和近视?
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经常会听医生说“你孩子有屈光不正”,家长对这个词往往不太理解。屈光不正是指当眼睛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光线和物象通过眼的屈光系统,不能使清晰的影像映射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视网膜前或后方。屈光不正具体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正视、近视和远视成像示意图。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
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的屈光度数较低,进展缓慢,一般低于-6.00D。而病理性近视度数较高,一般会超过-6.00D,通常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较快,还会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威胁视功能的疾病,甚至导致失明。
▲近视眼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近视通常表现为看远处模糊、视物歪头、眯眼睛、揉眼睛等症状。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得从孩子婴儿期说起——
刚出生的婴儿眼球还未发育完全,多为远视,眼球前后径约为17mm。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眼球会逐渐增大,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但随着眼球进一步增大,远视储备逐渐减小,直到平行光线通过眼睛屈光系统无法成像在视网膜上,只能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时,近视就发生了。
近视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倘若父母均为近视,子女近视发病率会明显升高,并且同卵双胞胎近视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胞胎。此外,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照明不足,阅读时字体过小、姿势不良,受教育程度提高,户外运动缺乏,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等原因均与近视的产生和发展相关。
如何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家长常常关心,孩子近视了需要做哪些检查?如何区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
对于近视的孩子,首先要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等基本检查,除外可能引起近视的其他原因。接着要进行散瞳验光、麻痹睫状肌、去除眼部调节等操作,确定屈光度。若散瞳验光后表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说明孩子是假性近视,无需佩戴眼镜,定期复查即可;若散瞳验光后仍表现为近视,说明孩子是真性近视,需要进行治疗。
▲眼科医生为孩子进行裂隙灯检查。
近视可以被治愈吗?
孩子一旦近视了,家长们往往焦虑不已,四处求医,希望能够治愈孩子的近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可靠的方法可以彻底解决青少年近视不断进展这一问题。近视不能被治愈,只能防控。所以,凡是打着治愈近视的幌子宣传的“医疗机构”都是不可信的。近视一定要前往正规的医院就诊。
延缓近视的发展,防止高度近视的发生是目前近视防控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孩子发生近视的年龄越小,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越高。孩子形成近视最关键的时期是3~7岁,这也是近视防控最重要的阶段。
如何预防近视?
如何保障疫情期间居家完成正常学业又能有效保护好眼睛?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家长应充分意识到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严格监督孩子的用眼时间和不良用眼习惯。通过自身对电子产品、手机的控制使用,起到表率的作用。引导孩子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户外活动。配合医生,采用科学方法防控近视。
二、避免让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网络上课是疫情期间学习的重要手段,增加了孩子们的用眼负担。因此应杜绝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眼球发育不完全,没有自控能力,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使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近视,并逐步加重。通过网络学习的青少年,学习20分钟后,应该休息或远眺10分钟,多在窗户前晒太阳。
三、坚持户外运动
每天保证户外运动2小时。户外运动可放松紧张的眼睛,延缓眼轴增长。“目”浴阳光可增加视网膜多巴胺分泌。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即使在走廊或树荫下也有效。户外运动还有增强体质的益处。
▲户外运动。
四、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在家中上网课,使用电子产品遵循的原则是“宁大勿小,宁远勿近”。尽可能使用远距离、大屏幕、清晰度高的电子教学设备,优先选择的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iPad、手机。读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一尺远,胸部距桌子一拳远,握笔的手距笔尖一寸远。观看电脑时,眼睛离屏幕距离不少于50cm,视线微微向下,使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在眼睛视线下方10cm左右,眼睛注视屏幕的角度比眼睛的视平线低15度左右。观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屏幕中心点高度略低于学生坐姿时的眼睛高度。电子设备屏幕不宜过亮或过暗。靠近窗户时,应保持电脑屏幕背向窗户,减少屏幕反光。
▲正确的读写姿势示意图。
五、科学布置居家学习环境
居家学习环境要保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适量摆放绿色植物。如在线学习期间室内光线不足,应打开房间顶灯及台灯,尽量避免眼睛直视强光,鼓励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到阳台、庭院等处晒太阳,避免眼睛直视太阳。
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是眼健康的基础。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儿童青少年需要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
▲保障眼健康需要均衡营养。
近视防控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医生的共同努力。采用综合科学的防控手段,维护青少年的眼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文字/徐冬冬 徐海燕
审校/李辉
图片/眼科供图 自网络
封面设计/傅谭娉
监制/张抒扬 主编/陈明雁
编辑/洪成伟 王晶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